【第一书记扶贫日记】刘化春家的“春天”来了

2020年06月08日15:5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我叫孙青松,2017年5月起,由组织安排担任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白莲坡镇钱巷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贫困户的故事。

钱巷村村民刘化春,男,46岁,小学文化,2015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通过档案对刘化春的家庭状况有所了解,但入户走访时看到的情形令我至今难忘:全家5口人,住在4间长年失修的平房里。刘化春身患尿毒症,每周需要定期到医院去做两次透析,平时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三个子女还在上学,学费是家庭不小的开支,家中近5亩地,每年两季的种植任务全都压在妻子周银春一人肩头。妻子勤劳苦干,毫无怨言。但是,每年微薄的土地收入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政府的社会兜底只能勉强维持三个孩子的日常开销。

孙青松在帮刘家大女儿使用电脑 钱巷村供图

如何使刘化春家庭尽早脱贫是我一直挂念的事情。我心想,要让他家彻底脱贫必须着眼长远,而产业扶贫是根本之策,正好县里开展到户产业政策支持,对贫困户养殖给予补贴。我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化春,同时综合专家的意见,建议他选择养殖山羊项目。

刚开始,刘化春心有顾虑,“自己以前没有规模化养过羊,万一养不好,羊死了,或者卖不掉怎么办?家中仅有的三千元存款,那是留着应急用的,万一投资失败,这个家就彻底完了。”为了打消刘化春的顾虑,我多次上门做工作,帮他规划羊圈位置,商量养殖方式,联系技术指导,并发动同事、朋友提前预定他养殖的山羊,还帮他办理了5万元小额贷款。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刘化春、周银春两口子开始了养殖之路。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2017年夏天特别热,刘化春养殖的山羊出现了死亡情况,年底羊卖了后,一算账,基本没有挣到钱。刘化春两口子面露难色,“忙活一年没有挣钱,这个羊还养着干啥!”

刘化春家养的小羊 钱巷村供图

2018年春节前夕,我陪同帮扶人吴寅照例来到刘化春家,再做刘化春两口子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不要半途而废,要充满信心。通过我们的帮扶和刘化春两口子的努力,2018至2020年他家养殖的山羊存栏量一直保持在15只以上,年均增收也在万元以上。现在,每月到刘化春家走访时,他都会带我们去看他养殖的山羊,哪只羊快生了,哪只羊最调皮,他都一一道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开展产业帮扶的同时,我和村里其他领导商量,让周银春从事公益性岗位,每周5天为村里清扫环境卫生,每月收入400元,这样,她既可以不远离家,不耽误从事养殖和地里劳动,又能给家里增加一些固定收入。

2018、2019年刘化春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考取了安徽工商学院和怀远二中。暑假的一天,我在刘化春家地头看见他的二女儿蹲在那里,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蹲在旁边和她聊起天来。原来孩子要去怀远上高中,花费比原来读初中要大,心疼家中的父母,打算辍学在家帮忙。为了让孩子安心上学,我利用帮扶单位和社会资源,筹措了1千元钱,又买一个新的拉杆箱送到了孩子的手中,告诉孩子,好好上学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帮助。两个孩子非常懂事,每周的生活费都不超过100元,平时能不花的钱,绝对不乱花一分,大女儿还利用暑假外出打工,自己挣到了学费和生活费。

在扶贫工作队的关心下,2019年刘化春家享受了危房改造经费支持,破旧的4间瓦房重新进行了翻修,安装上了吊顶,屋里明亮整洁,物品也摆放有序。当年,刘化春一家光荣脱贫。

现在,刘化春夫妇和孩子们的脸上开始有了难得一见的笑容。在脱贫路上,刘化春家的春天来了。(杨赛君根据采访整理)

(责编:关飞、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