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合肥】街头满载人间味 巷尾漫话江淮情——灯火辉煌城中庙 便是初心最难得

2020年06月02日10:3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城市里交错密布的街巷,宛若刻录在时间里的音符,构筑成为城市记忆,讲述着散落在合肥的人文故事。一条条街巷,见证了一代人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见证了一代人在红旗飘扬下振臂宣誓,见证了一代人在科技海洋里乘风破浪,见证了万家灯火在时代变迁中的脉脉温情。

四古巷

 

四古巷

 
 
 

据说,四古巷因当地曾有四座古墓而得名,至于具体年月,如今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在两百年前的《合肥县志》卷三中,可以看见四古巷的名称。有人传言在解放前这里有过一座祠堂。再后来就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四古巷周围建成了合肥供电局和长江饭店住宅小区。

现在的四古巷热闹非凡,它连接着长江中路和安庆路,长百来米,宽也不过三四米。两旁店铺林立,卖服装、餐饮、小商品的,生意红红火火,人群熙熙攘攘。

 

四古巷内的楼房

1923年,合肥巷子里一户人家窗外,十个月大的婴儿与父母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里的婴儿是杨振宁。熟悉庐州地理的人们大都知道,这条小巷在长江饭店与城隍庙批发市场之间,位于长江中路的南北方向,名叫四古巷。杨振宁先生以四古巷为根,四古巷也因他而自豪。

据四古巷的老人们介绍,杨家曾有一个大宅就坐落在四古巷,是杨振宁的祖父杨盛邦在津南巡警段芝贵幕中担任笔札期间攒下积蓄后,委托其弟杨邦瑞购买的,宅子共七进,每进三间。

 

十个月大的杨振宁与父母的合影

从牙牙学语到懵懂顽童,杨振宁在小巷中度过了人生中的前六年。后来他又进京求学,直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才重返故里。随后进入合肥大书院的庐州中学(原安徽省立六中)就读,日军的轰炸又迫使庐州中学迁至三河镇,于是杨振宁一家也迁至三河镇。再后来他又到西南联大就读,直至出国留学,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4年,杨振宁曾写《归根》诗一首,四古巷一面墙上也有展示:“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诚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杨振宁并没有忘记这平凡而古老的小巷,每次回合肥时,他都要到四古巷看看。

 

墙上题字为杨振宁写的《归根》诗

 
  走在四古巷中,童年便历历在目的又何止一位杨先生?想必每一位曾在新华书店忘却时间的少年,在长江路漫步卸下一身疲惫的青年,夜游城隍庙感叹变化之大的中年人,都在无形中步入了这条小巷结下的缘网。回首往事,它连接着我们的幼时憧憬与成年拼搏,它唤醒了我们曾对美丽新世界的好奇,亦教会了我们在人生的沉浮中如杨振宁般勿忘初心,孜孜以求。

来源:文艺合肥

(责编:郭宇、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