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5月31日电(韩震震 张俊)科幻电影中,“外骨骼”的设定一经推出,就持续引发人类想象,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普通人穿上后,立马变身超级战士。随着科技的进步,“外骨骼”的幻想已逐步成为现实,虽没有电影中强大,但也开始为人类解决各种现实难题。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李智军教授团队研发的一款“科大造”的新一代步行外骨骼机器人,实现诸多技术突破,未来将在康复领域,为老年人、脑卒中后遗症、残疾人等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提供更多康复训练。
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先进机器人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内,研究人员正在调试一款模仿人类下肢的外骨骼机器人。
中心工程师赵款款介绍,李智军教授团队从事外骨骼机器人研究已有十余年,而今年4月推出的新一代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步行速度达到1.3米/秒,拥有完全仿照人体的10个关节的自由度,实现无拐杖辅助,还可以适应多种地形。
“目前国外同类产品,步行速度最快只有0.8米/秒,关节个数是一般4个。除了这些性能上的突破外,这款机器人更重要的创新,是可以适应多种地形。”对于中科大研发的这款机器人,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国家“杰青”罗均教授评价说。
罗均说,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只有少数能实现无拐杖辅助下的平坦地面行走,限制比较大,而李智军教授团队研发的这款机器人,既不需要拐杖辅助,还可以适应上下楼梯、转弯、跨越障碍等多种地形,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此外,这款步行外骨骼机器人的问世,还解决了困扰该行业多年的研发难点——如何实现人机动态平衡。
据悉,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涉及拟人化机械结构设计、驱动系统选择、能源问题及控制系统原理等关键技术,其一大技术难点,就是通过传感器收集人体意图,进行机械反馈,从而实现人机动态平衡。
“以前的步行外骨骼机器人,只能设计一个步态,人是被动跟随,这款机器人极大提高了人的主动性。”赵款款介绍,新一代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控制周期为千分之一秒,可实时调整姿态,使机器人更加平稳。同时通过最新的控制算法,根据人体与机器碰撞时产生的力,来判断是让机器跟随人,还是人跟随机器,进而提高人的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