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陆续复学,人文教育不能缺席

2020年05月21日08:34  来源:光明网
 

北京市中小学返校复课的消息,引来人们关注。中小学生返校复课,说明此前采取的隔离、停学、居家学习等疫情防控措施达到了目的,起到了效果。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全国中小学师生、家长都为之付出了代价。

按照安排, 6月1日起,北京市普通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初一、初二年级和小学六年级返校复课;6月8日,北京市小学四年级、五年级返校上课;具备开园条件的幼儿园也可陆续开园,但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具体返校复课时间仍未确定。此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已对返校复课作出规定,在防控疫情上不仅要求返校复课的学校进行必要的防疫物资储备,教职工在上岗前要进行防疫知识培训,而且对教室内桌椅间距,食堂、公共场所和厕所的消毒频率等定下了标准。

算上寒假,师生们有4个月的时间没有同在学校上课了。很自然地,在开学之后,所有学校和教师都要遇到如何向学生们言说过去的4个月的问题。这种言说,既是对学生、同时也对教师自己进行的心理调适,也更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4个月发生、至今仍未结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故。身处这一变故中的当事人,该如何从中理解人、生命、环境和历史,该如何从变故中反及自身进而从容应对和妥善自处,又该如何从他人和自己的疫情经历中抽象出意义和价值,所有这些都是返校复课后的课堂所应观照的问题。

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传递社会价值的最主要和最重要方式。尤其是在严重灾难或灾害后,人文教育就更是不能缺席。人文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心智、情感和价值的教育。正是人文教育,建构起人们的情感、偏好、态度、倾向以及与此结构在一起的理性、价值、判断、自控,从而使人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人的社会化角度而言,中小学的人文教育,是中小学生发育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教育缺失、疏漏,人文精神就难以健全。而人文精神,说到底,就是人的灵魂,是人在灾难面前如何表现的行为内驱力。

这场改变了我们生活、也改变了我们周遭世界样貌的疫情,由限制人们的肢体行动而给人们身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个印记,从个人到家庭,从社会到国家,也正是人文教育进行阐释的“地盘”。昨天(5月14日),教育部官员表示,中小学返校复课后,要坚决防止抢时间、赶进度、超容量进行教学。显然,在暑假前的短时间内,把前几个月耽误的课程都补回来,这是价值错位的选择。在灾难面前,人们更需要的也许不是智力训练,而恰是人文精神的充实。

 

(责编:黄艳、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