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换得新模样

——记枞阳县官埠桥镇团山村党总支书记张况

2020年05月14日10:1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8年6月23日,时任枞阳县官埠桥镇信访办主任张况经组织选派担任团山村党总支书记。他是不是来走过场的?到底能不能给村里办实事?愿不愿意把村民当成自家人?各种质疑与猜测成为那段时间团山村村民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而现在,早已换得新模样的团山村,集体经济强起来、村容村貌美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张况用一颗真心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实现了从被质疑到被肯定的转换。

真强组织顺民心

距官埠桥镇政府10公里的团山村,位处白荡湖末梢,辖26个村民组,750户3100人。位置虽偏僻,却因信访件多、民心不齐,成了远近闻名的“落后村”。面对干群矛盾、邻里矛盾相对突出,年信访量占全镇50%以上和村集体负债70多万等难题,张况迟疑过,彷徨过,但却从未选择放弃,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他暗暗地给自己鼓劲,要紧紧依靠团山的广大干部群众,不辱使命履好职。

一床棉被,简单的洗漱用品、衣物,轻装上阵的张况打从驻村第一天起,就直接把“家”搬到村里,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团山人。

“要和村里人真正融入进去,才能赢得信任。吃住在村,挨家挨户串门、拉家常,是那时也是现在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我公开了我的联系方式,并且在手机通讯录里面存档了每位村民组长的号码,方便村民有事随时找到我。”从保存电话号码开始,张况很快与村民打成一片,也将团山村的基本情况摸了个透,他强烈意识到打开局面必须先从党建入手。

完善党建第一步,抓住换届契机,通过村民推选,把有能力、有情怀的人选到村“两委”,积极发展学历高、思想活的年轻党员配强班子。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党建业务,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为群众谋实事,化被动为主动,宁可自己多跑腿,也让群众少跑腿,能够为村民代办的,都由村干部专人负责跟踪办理……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村“两委”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与拥护,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树立,于2018年底,团山村顺利摘掉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帽子。

真解难题得民心

“第一天刚来的时候,就接待了五批村民来访。”张况回忆起2018年任职时的情况。当时,团山村正处于青黄不接“真空时段”,无钱干事,无人办事,好不容易等到新书记上任,村民自是要上门好好诉说一番。

“众所周知,团山是个信访大村,要想扭转现状,就得融入群众,围绕群众需求解难题才是根本之道。”张况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经验优势,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架起与村民之间的“同心桥”。

池州大桥北连接线穿村而过,征地拆迁涉及当地一半农户,信访矛盾纠纷也多是集中在此。80多岁的陆某某正是因不满自家林地补偿标准,坐在挖机上阻挠开工,导致该处迟迟未能动工。张况了解到基本情况后,风里来雨里去的在其家和村部之间来回奔波,细心细致和他讲政策、明标准,甚至有次在大雨天摔倒身上多处擦伤流血,他也不管不顾地继续朝老人家中走去,或许是被他的诚心所打动,陆某某告诉他,“我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你说的对,这补偿款协议我同意签了。”

点点滴滴,张况与村“两委”用真心换真情,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过。现在不管大事小事,村民都愿意找村干部帮忙解决,老信访村摇身一变成了“零信访”和谐村。

真办实事暖民心

“你是镇里选派来的干部,估计过不了几个月就回去了,和你说也没什么用。”面对村民开始的质疑,张况从不急于辩驳。

团山村皂树队几位村民就是抱着质疑眼光来到了村部,找到张况,希望他能出面协调解决相关租金问题。这些村民开始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张况一直将此事放在心上,跟踪办理,顺利的帮他们解开了矛盾点,拿到了租金。皂树队村民组长高兴地说要为张况这种工作精神点赞。后来,在池州大桥附属工程经过皂树队的时候,这些村民积极配合村里工作,为工程建设早日完工作出了贡献。

两年时间回家不到20天,张况用真心与实干把村里当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深深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张书记,到我家来吃饭呀。”村民看到他一个人住,吃饭不定时,热情地向他发出邀请。“张书记,这是我家荞麦粉,可以养养身体。”当知道他身体不舒服时,总有村民自发送上自己的关心。张况告诉笔者,每每遇到这些情景时,真的是热泪盈眶,心里暖暖的。

党风的转变,引领民风村貌的转变,张况来村两年时间里,村里道路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组组通,乡村大舞台和体育场建设完备,沟渠塘圩进行了修整,村部也由老旧瓦房转变为标准用房,还发包了500亩圩田……现在的团山村已褪去了往日的贫困,路成网、水成系、沟相连,村集体收入也由此前的负数到如今的“富数”,年增收30万元。

看着如今的团山不论是党建还是双基亦或是村风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退休20年的团山村老书记感慨道,“这比过去变化太大了,我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有奔头。”

面对村民的如潮好评,张况自觉地将肩上的担子加了加码。奔走于田间地头的张况规划着、思索着,没了负债束缚、“天高海阔”的团山该如何可持续发展?2000亩闲置山头,百年的养鸭历史以及30多家的养殖大户该如何发挥优势?蓝图已了然于胸的他,要让闲置资产盘活,变“废”为宝,要让团山养殖从无序竞争转为规模效应,生产出更多附加产品,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真正让团山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实在在的为村民“撬开”致富门路。(吴玉婷)

(责编:郭宇、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