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联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0年05月12日09:11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为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安徽三联学院办学二十三年来,始终坚持特色办学、错位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从萌芽到融通,魅力三联初展芳华

办学伊始,学校举办者安徽三联集团以“科工贸”一体化发展为抓手,利用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科研优势与企业办学的体制机制优势,初步形成了“院所合作”的办学特色。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特色专业,并在师资互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2008年升格本科高校以后,安徽三联学院领导班子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迅速抓住发展机遇,着力建设贴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十余年来,学校按照“瞄准一个产业+盯紧几个企业”的发展思路,借力集团下属企业资源优势,打通学科壁垒,实现专业交叉融合。依托交通安全产业的优势,办特“交通安全类”专业群;借力游戏动漫产业的平台,办优“数字艺术类”专业群;共享服务机器人产业资源,办强“智能控制类”专业群;瞄准社会养老产业的需求,办实“健康养老类”专业群。

依托四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学科专业布局,安徽三联学院适时对二级学院进行调整、重组,使其优势资源进一步集中整合。2016年,创办安徽省首个机器人工程学院,实现了省内高校在该领域“零”的突破。2017年,将艺术学院更名为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进一步推进新型学科专业群建设,助推学校转型发展。

从集团内到集团外,二元共育硕果累累

近年来,安徽三联学院依托集团办学优势,确立了“二元共育”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明确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战略:依托集团内企业在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和集团内部统一协调管理与调度的优势,与集团内企业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同时与集团外企业实施多形式的校企合作。

在安徽三联集团内部,从三联交通公司和交通工程学院的交通安全专业群逐步拓展到其他二级学院的多个专业,并结合集团内“三联交通公司、三联机器人公司、上海联岸公司”等单位资源优势,在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及过程实施、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先后开设“三联工程技术班”“三联机器人班”“三联联岸班”和“三联财务审计班”“三联数字艺术班”等。学校结合集团内企业产业发展和安徽省产业布局,成立“交通安全、服务机器人和数字艺术”3个协同创新中心,在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享实验室、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共建协同中心与研究中心平台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2016年,交通安全、服务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发展行动计划项目。

安徽三联学院目前与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一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三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数据研究中心、交通信息与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产教融合平台20余个。2018年,学校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为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从合作到融合,产教融合再奏华章

2019年以来,安徽三联学院顺应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在“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战略指引下,再次奏响产教融合促发展的华章。学校的校企合作已经从最开始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需求,再到互融互通,边实践边总结,边学习边创新,在深度融合过程中,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容和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对内与三联交通公司的校企紧密合作,组建了一支“高校管理者、企业高管、科研院所技术骨干”产学研团队,目前拥有“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省级教学团队2个,签约共建“交通信息与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真正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实现校企共赢。

对外学校与企业积极开展洽谈磋商,鼓励将企业真实运营的生产环境引入到工作室建设上来,通过项目运营转化为教学内容,纳入学生培养内容,将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在生产经营环境中开展教学,培养企业所需实用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

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安徽三联学院校企合作育人共同体之舟行稳致远,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今后,学校将继续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联轩)

(责编:刘颖、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