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严店乡劳模何其年:心怀杂交水稻制种 践行党员服务诺言

2020年04月24日17:1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风光秀美的巢湖西畔,沿着新修建的一级公路G330国道,就来到了肥西县严店乡苏小社区,十字路口的“美丽苏小—中国杂交稻制种之乡”红字招牌熠熠夺目,像极了“泥腿子专家”何其年心系杂交水稻的那颗红心。

1964年,二十出头的何其年担任了生产队的副队长,彼时,苏小村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看到大家伙儿心有余悸,何其年就在心里立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让大家伙儿吃饱饭”。初中毕业的何其年是村里为数不多识字的人,他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跑到县城的图书馆和农技站借书回来看。村民种田种粮有了啥问题他就主动上门帮忙,一来二去“泥腿子”农技员的称号不胫而走。1972年苏小公社成立后,经过众人推举,何其年担任了苏小乡农技站的副站长。

当了副站长的何其年整日的扎在田间地头,全乡的水稻产量五年里翻了一番。产量上去了,也招来了大量的害虫。在何其年的带领下,全乡人民发起了一场“点灯诱蛾会战”。为了监测全乡1600多盏黑光灯的维修和灭蛾效果,何其年废寝忘食,在全乡十一个村的田野上留下了整夜奔跑的身影。

1976年,因为农技水平凸出,何其年作为18名在农业战线上工作出色的农民技术员之一被推举赴安徽省农科院学习深造。在这一年的大专学习中,何其年受到了袁隆平教授和省农科院院长等水稻专家的言传身教。随后因为成绩优秀又作为第一批选派农技员去海南岛参加了杂交水稻育种。为了将当时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三系杂交种子从海南带回苏小村,何其年扔下老婆孩子,连续六年赴海南培育杂交水稻种子。

为了鼓励周围的人摒弃“靠天收”的老思想,何其年常用“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来激励自己和周围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苏小乡的制种田以单产176斤的最好成绩,夺得全县评比第一名,何其年本人也获得了红旗奖章。为了让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植根当地,他又撰写了全县杂交水稻制种口袋书,书中结合自身经验,将海南和江淮的气候、光照不同而带来生育期的变化和种植技巧做了详细的说明。

1984年何其年同志拿到了全乡第一个中级技师职称,并当选了苏小村的党支部书记。十年间,苏小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高达4000亩,单产也突破了300斤。不仅量大质更优,苏小产出的杂交水稻种子亩产量也高出种子常规30%。苏小乡的制种面积越来越大,每年能生产70-80万斤优质杂交水稻种子,每年制出的种子供给农户种植,比常规稻谷增产400斤,年增效益800万元,苏小乡也被赋予杂交水稻制种之乡的光荣称号。2010年安徽省丰乐种业在苏小社区建立了一个直属安徽省省农科院的种业研究基地兼参观基地。作为合肥领先、肥西县唯一的实验基地,丰乐种业公司充分发掘当地的杂交水稻制种经验,彼时各项合同和保证书像雪片般飞到苏小社区。

何其年在职期间一心为民,曾多次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德高望重的“何老”在村内有很高的威望。当地村民单世春之子误入了盗贼集团,罚款一万元,何其年同志和当时的苏少平村长各自贷款五千元,并与公安部门协调保释家教,使得迷途少年走上了正道。

退休后的何其年将视线放到了当地教育上。原来苏小小学由于缺乏资金一直都是危房,何其年和苏小小学前任校长李 友虎等多次到六安、舒城等地求援,最终改变了苏小小学的教学环境,使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为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余热,何其年从2016年至今一直担任苏小社区关工委主任,始终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放在首位,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苏小社区2019年被县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的先进社区”。

不论是工作时的峥嵘岁月,亦或是退休后依然扎根基层的默默奉献。在何其年的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用自己大半辈子的辛勤劳动诠释了“中国梦·劳动美”的真谛。他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让生命更加闪光。(赵越 梁骏)

(责编:金蕾欣、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