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特殊的“云端”思政课 老师都讲了啥?

汪瑞华

2020年04月24日09:4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4月23日下午,“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安徽专场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与人民网联合推出,安徽120万大学生在线观看。

课堂上,五位主讲嘉宾紧紧抓住战“疫”思政工作的切入点,充分用好战“疫”鲜活素材,上好特殊时期思政课。时长100分钟的课堂,巧妙地化疫情之“危”为育人之“机”,让在线聆听的学生不时在屏幕下方留言点赞,纷纷表示:干货满满,受益颇多。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爱国要从身边做起

身为高校老师的曲建武,有着多重身份,他不仅是最美奋斗者,还是全国道德模范,也是时代楷模。

课堂上,曲建武以《做新时代爱国的大学生》为题,从鲁迅先生的“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开讲,结合自己数十年从教经历,将一腔爱国情怀娓娓道来。

曲建武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从理论上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他看来,只有厘清上述问题,才会倍加珍惜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做理性的爱国主义者。

“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刻苦学习、要不怕困难敢于投身实践,爱国不是喊口号,而是要从身边做起,从帮助周围同学的点点滴滴做起。”曲建武说。

安徽驰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汪天平:我从疫情一线来

作为安徽驰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汪天平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围绕“武汉一线战疫人员讲述战疫故事”的主题,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疫情一线65天的经历、病房里的故事、生离死别的考验......

课堂上,他用一个个感人故事和典型事迹,向大学生动情讲述,让坐在屏幕前的同学们,如临现场般地感受战“疫”中的温情和力量。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安徽前去湖北支援的医护多为80后、90后,平均年龄仅有33岁。汪天平表示,“青年一代,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们向全国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从他们身上,不仅看到了责任和担当,也看到了青春的蓬勃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好样的!”

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姚本先:疫情是全新的挑战与锻炼

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疫情对大众心理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身处这一特殊时期,面临危境与险境,需要我们大学生科学认知,调节心理,回归理性,积极应对,用心抗疫、安心学习、修心养性、开心生活,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成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姚本先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这个春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学校教育和教学。疫情发生以来,安徽各级各类学校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全面进行线上教育教学。这在他看来,不仅是一种新现象、新方式,也是对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一次全新挑战与锻炼。

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节: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加快恢复。但放眼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形势十分严峻。董玉节表示,疫情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不仅关乎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也考验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

“疫情面前,中国撑起了防线、赢得了信任、分享了经验,展现了担当。”董玉节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产生的安危与共、荣损相依、合作共赢、权责共担的理念。

他说,疫情面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面对危机与挑战,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兴福:疫情防控彰显中国力量

汪兴福分析了中国战“疫”所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国力量。

他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同心协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打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如此超强快速的反应能力、动员能力、调控能力、保障能力和凝聚能力,为“三战合一”的战术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闻令而动的解放军、有舍生忘死的白衣战士,还有坚守岗位的基层工作者,是他们铸就了疫情来袭时的最强防线和战斗堡垒。

汪兴福表示,“制度”与“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建起来”制度,又要使“建起来”的制度在实践中“转起来”“动起来”。

(责编:苏恒、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