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合肥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近日,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发布信息,2019年,合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62元,同比增长10.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6441元、7046元;增速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
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分析数据表明,2019年,合肥市农村居民的四项收入呈全面增长的态势。其中,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以及引江济淮(合肥段)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8455元,同比增长8.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37.7%,对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30.6%。
近年来,合肥市深入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市财政累计已拨付116亿元,其中2019年拨付40亿元,保障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目实施。与此同时,合肥市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施,预算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亿元,实际拨付5亿元,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现代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伴随着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合肥市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平稳增长。2019年,合肥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7276元,同比增长8.5%,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32.4%,对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27.5%,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8个百分点。
“合肥市出台扶持成长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贷款贴息、支持农业‘走出去’、引导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等政策,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升。”统计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合肥市还安排虾稻产业专项资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循环模式和技术研发推广,促进了虾稻产业的蓬勃发展。2019年全市虾稻种养总面积已达54.7万亩,较2018年新增34.5万亩。
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据了解,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发力,合肥市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增长最快。2019年,合肥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6183元,同比增长15.3%,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27.5%,对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39.5%。
分析报告显示,合肥市落实惠农补贴政策。至2019年11月底,合肥市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27.5亿元,比2018年全年22.94亿元增长19.9%,涉及142万农户。同时,出台促进强农产业政策,市本级安排资金3.269亿元,对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渔业、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予以扶持。
另外,合肥市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2019年,合肥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548元,同比增长10.2%,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2.4%,对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2.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