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如何纾困中小企

上下游协同,畅通产业链“堵点”

2020年04月01日08:44  来源:安徽日报
 

  重点行业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是固链强链的关键所在

  124561台! 3月27日,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单日产量再次刷新纪录。目前,合肥联宝是联想在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和研发基地,也是我省最大的进出口企业。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就有1台是合肥联宝造。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办公,激发了市场对电脑的更大需求。自春节以来,这家企业已累计拿下300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订单,价值百亿元,其中七成将出口到海外。目前,企业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一台笔记本电脑由几千个元器件组成,少了任何一个哪怕是很小的元器件,均无法完成产品生产。 ”合肥联宝CEO柏鹏介绍,早在1月中旬,公司快速预判、锁定物料供应,提前储备,保证物料充足。部分供应商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与供应商沟通后就及时组织其他货源进行补充,保障良性供应和周转。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后,省有关部门和各地聚焦重点行业,以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以及电子、汽车等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行业为重点,持续提高复工复产整体效益和水平。

  从沙子到整机,合肥新站高新区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条最完整、发展速度最快、生产规模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记者日前走访合肥新站高新区时了解到,从上游的玻璃基板、偏光片、靶材,到中游的面板和模组,再到下游的整机制造和终端应用,覆盖新型显示产业链主要环节的龙头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

  “产销两旺,今年业绩实现‘开门红’。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洪告诉记者,今年还将计划启动建设第二条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国际疫情蔓延扩展,或将对有关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不容小觑。 ”走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建议,省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早做好应对准备,聚焦电子、汽车等重点产业,不断固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推动“大帮小”“大带小”,促进上下游企业产销对接

  安徽叉车集团是国内工业车辆龙头企业,打造了全球最全叉车产品系列线,并正积极开拓智能物流搬运产品和市场。记者3月30日在该集团生产车间看到,各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制造线加速运转,主要制造单位已实现满工满产,部分产品产销量甚至超过疫情前的最高水平。

  “公司带动上游企业300家左右复工复产,其中省内占比30%左右。 ”安徽叉车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目前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0%,上游产业链基本恢复正常,下游公司所属营销公司全部实现正常营业,整车和配件销售、维修和租赁服务等均已恢复到满工满产状态,其中智能无人搬运和新能源叉车系列迎来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纵观全省,在一些龙头企业带动下,大量中小微企业加快推进复工复产。

  此前,大企业复工复产率高,而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率低,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我省已出台相关举措,这种情况正在好转。

  3月1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助力中小微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推动“大帮小”。支持和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在贷款回收、原材料供应、项目发包等方面,加大对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支持。对已签订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确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的,鼓励国有大型企业适当延长履约期限。各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国有企业必须主动、按时、足额支付中小微企业各项应付账款。

  3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企业协作配套。鼓励大型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共享资源,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网络。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计划,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配套合作对接活动,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专业化协作,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建立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联盟,更好发挥专业化协会作用,搭建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资源等交流合作平台。

  “出台相关政策,就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省经信厅负责人说。我省还提出,引导各地加大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力度,探索发放中小微企业服务券,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中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随着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各项措施的落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将不断向好发展。

  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省内外协同有待进一步增强

  我省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格局。

  疫情发生以来,在确保安全防疫的前提下,江淮汽车有序复工复产。江淮iC5自2月26日上市预售以来,市场订单需求较大,但由于上下游零部件企业供应不足,对顺利生产造成一定阻碍。

  据江淮乘用车制造公司采购部部长张庆介绍,以方向盘上的多功能开关为例,供应商来自外省。疫情前,该供应商每天可达到日产15万只开关,节后复工,该企业一天只能生产1000多只。了解到外省供应商主要是人员无法到岗后,公司决定向这家上游企业输送工人,35名从各个部门抽调的业务骨干,被包车送到外地工厂。为保障员工安全,员工只在客户支援专线操作,与本地企业工人错峰上班。 “一周内,定点支援员工每日生产计划的完成率即达到105%。 ”

  从2月中旬开始,江淮汽车全国生产基地、经销商、零部件公司积极复工复产,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目前,各生产基地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跟进供应商复工及物流运输情况,逐步实现产能爬坡。

  产业链协同,需要省内外配合。我省离不开兄弟省市配合,兄弟省市也离不开我省。

  在与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河之隔的来安县汊河轨道交通产业园里,有100多家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厂做配套的企业,存在着大量的“跨省上班族”,原本互联互通沟通顺畅的机制在疫情到来时却受到了挑战,面临工人和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发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迅速与南京江北新区沟通,共同建立了复工复产联动机制,开辟了物资运输专用通道,并开通复工专线,解决两地员工通勤问题。”来安县汊河经开区负责人说,目前汊河园区内规上企业复工率已达100%,人员、原材料、产品运输等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

  当前,全省制造业复工复产形势积极向好。但从产业链整体看,仍然面临着不同省市、省内不同市县产业链复工复产不协同等诸多制约。与兄弟省市及相关企业密切联系,齐心解决“堵点”“难点”“痛点”等问题,保持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畅通,才能充分释放产能。

  记者 吴量亮

(责编:黄艳、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