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最美公厕”管理员刘万梅:公厕里度过第26个春节 

2020年01月27日11:4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刘万梅和爱人给公厕贴上春联 丁勤摄

人民网合肥1月27日(杨赛君)“在公厕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早就把公厕当成自己家了。”今年大年三十,是50岁的刘万梅在公厕里度过的第26个春节,这座合肥南淝河岸边的中国最美公厕——雨花桥公厕,因为管理精细、环境清洁,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授予“最美公厕管理奖”。这项荣誉的得来,离不开坚守26年、以公厕为家的管理员刘万梅的辛勤付出,她和同为公厕管护员的老公见证了城市公厕管理的变迁。

26年精心雕琢“最美公厕”

提起公厕,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脏和臭。但在合肥市包河区南淝河岸边,有一座中国最美公厕,那便是雨花桥公厕, 2016年,该公厕因为管理精细、环境清洁,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授予“最美公厕管理奖”。这座公厕的管家便是刘万梅。

1993年,24岁的刘万梅从肥西来到合肥市区,几个月后应聘成为雨花桥公厕的管理员。原本只是想着找份工作,她自己都没想到,在这座公厕内她一做就是26年,把普通公厕精心雕琢成了“中国最美”。

“我刚来时这一片是合肥最繁华的自由批发市场,每天人来人往,公厕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说起二十多年前的情景,刘万梅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候的雨花桥公厕还是旱厕,刘万梅每天的工作是清扫地面和拎水冲洗便池。“当时为了省自来水,我就从河道里拎水,每天来来回回很多趟。也不觉得累,就是自己的工作嘛。”

刘万梅在公厕打扫卫生 丁勤摄

随着对公厕管理工作的渐渐熟悉,刘万梅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包河区公厕未进行升级改造前,刘万梅和爱人以及两个女儿就一直住在这座公厕的管理间阁楼里。“这里就是我在合肥的家,打扫‘家里’肯定得仔细,来如厕的市民都是我的‘客人’,不能让‘客人’有意见。”为了打理好这座公厕,刘万梅花费了很多心思。

“每到阴雨天,她就会铺设防滑垫,还会用雨刮器刮掉地面墙面上的水渍,防止我们老年人摔跤。”在这附近住了20多年的杨阿姨经常会来这里,刘万梅的细心时常令她感动。因为公厕打扫得干净,附近小区居民,商户店家、快递小哥等都是公厕常客,时间久了,嘘寒问暖间,很多人都成为熟人。

见证合肥公厕发展变迁

20多年来,刘万梅见证着合肥公厕发生的巨大变迁。

“1993年的时候还是旱厕,到1997年的时候,全市公厕进行了一轮大范围的升级改造,旱厕改成了水冲式,2010年的时候,我们包河区的公厕在全市率先实行免费,市民来上厕所不用再花钱了。”说起公厕的变化,刘万梅如数家珍。2017年以来,包河区对全区21座老旧土建公厕分批次进行了升级改造,雨花桥也是其中一座。改造后的公厕白墙灰顶,掩映在淝河岸边的绿荫下。内部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换代,明亮的内部环境,感应式冲水系统,设施齐全的第三卫生间改变了公共厕所20多年的形象,这样的改造提升让她作为“主人”既惊讶又喜悦,“这样我打扫起来更方便了,有时候我在打扫卫生,市民进来后会感叹公厕真漂亮,然后踮起脚尖走路,说不能把地面踩脏了。”刘万梅笑着说。

每天早上6点钟一开门,刘万梅都会在公厕里连抹带扫大清理一遍,然后打药预防虫子,之后每隔二十分钟巡查一次,冲洗、拖地,晚上10点关门后再彻底打扫一遍。“打扫得干净,大家用得舒心,我也会觉得我的付出有价值。”刘万梅说。

刘万梅在修剪家里的绿植 丁勤摄

2017年该公厕提升改造后,16个平方的管理间被刘万梅和同为公厕管理员的老公精心设计成了“复式公寓”,下层用作厨房和客厅,楼上隔出来一个小小的卧室。“我们从乡下来合肥,二十多年一直住在公厕里,刚到合肥大女儿三岁,小女儿才一岁,现在女儿都结婚了,生了孩子,我和老伴还住在公厕里,女儿虽然劝我们搬出去,但是舍不得这个‘家’。” 如今,刘万梅夫妻两人依然住在公厕里,每天兢兢业业地打扫公厕,把最干净的一面展现在外人面前。而每年的年夜饭,懂事的女儿们都会回到从小长大的地方,陪着妈妈吃上一顿团圆饭。

贴春联,包饺子,买绿植……又一年春节来到,刘万梅习惯性地在公厕大门和自己“小家”都贴上春联,表达祝福。“这个公厕是我们的家,我大半辈子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我还想一直干下去,一直守护这个家。”刘万梅动情说道。 

(责编:鲁先红、李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