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钟南山说”了!谣言有毒!

宫礼 张磊

2020年01月27日09:1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现在来评2020年度热词,着实太早了一点。因为,未来还不知道有哪些词会入选。

但,我相信,“钟南山说”4个字入选。大家应该没有疑义吧。

现在,只要打开手机,打开电脑,铺天盖地,全是“钟南山说”,在各个群里、朋友圈里,水银泻地般传播。 

我们都知道,84岁高龄的老爷子,此刻正奋战在防治第一线,担当着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他实在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说这些形式风格各异、看似十分有道理。而这些话里,甚至还有病句、错别字。

果然,很快就有媒体、机构辟谣了。 

多少自撰、杜撰、伪撰、瞎撰的内容,假汝之名?

当然,这些假借钟南山院士之口发布的内容,有的还是在劝人向善、教人应对的,我们尚可接受。

但某些别有用心的假借钟南山之名发布的内容,就另当别论了。

“钟南山说”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在微信群、朋友圈流传的各种所谓的内幕消息、内部材料、小道消息,甚至是谣言,真假消息满天飞,则让人无法忍受了。

这些谣言四起,在各类网络平台上混淆视听,引发恐慌。有的是所谓“秘方”:抽烟喝酒可以预防病毒感染,板蓝根+熏醋能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的事关公共安全:北京高速“只出不进”,这里那里“封城”;还有的是针对公众人物:钟南山感染了病毒,白岩松将对话钟南山;等等。

疫情面前,谣言猛于虎,对于当前的疫情防控大局极为不利。

老百姓希望听到“钟南山说”,是因为有些地方、有些机构“没说”、“少说”,而还有些人在“瞎说”、“乱说”。

网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钟南山说”?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人们对疫情发布、防治信息、健康知识的极度渴求。

医疗信息本身的不对称性,在此次疫情发生期间,表现得更为明显。

公众包括很多医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源、传播机制、治疗方案、对症药物等都存在一个认知过程。普通百姓更是缺乏相应的知识。群体性的焦虑、不安,加大了个体对信息的渴求。

个体的弱小感、无助感被放大,个人急需专业的知识作为指导,急需专家的明示作为心理上的依靠。

2、官方消息、专业知识在被裹胁中消解。

在媒体、自媒体极度碎片化的背景下,各种消息满天飞。

这其中,有专业的、科学的知识,也有流言、谣言。

特别是流言、谣言,更愿意借助专家的名号来发布,以增加所谓的“权威性”。

而官方发布的消息,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发布的科学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有可能被二次加工,被迫冠以专家的名头,以抢占信息渠道。

3、官方发布的信息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供需矛盾。

公众对武汉官方前期信息发布工作多有诟病、质疑、不满。这成为“塔西佗陷阱”直接映射的源头。

此外,还有不少人对目前一些地区信息发布的模糊性、粗放性、不确定性等现状,存在不满,呼吁更多、更详尽的权威信息。

4、健康教育、健康宣传的短板,在此次事件中被凸显。

很长时间以来,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在有意无意中被弱化。毋庸讳言,当前的卫生体制,受所谓政绩观的影响,重治疗轻预防、重技术轻宣教、重设备轻科普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着。

有机构做过研究,在健康教育方面每花一块钱,就可以节省将来在预防、治疗上花费的八九块钱,甚至更多。

健康教育的短板,到了非补不可的时候了。但愿这次能敲响警钟。

可以预见,接下来一段时间,公众将会继续因心理焦虑而不停地刷手机,会继续因缺少专业的辨别能力,而在繁芜、海量的信息中,忐忑不安地等着、候着。那些一锤定音的专业声音,那最终的胜利的消息,何时才能到来?

在这个尚不知时间长短的等待中,静坐是无法解决现实的难题的。

又一次,钟南山被公众推举成官方话语和民间舆论的一个枢纽、一个象征。但仅仅有一个钟南山,是远远不够的。亿万双眼睛在盯着、在盼着,老爷子也太累了。不能只让他一个人说。其他的机构、官员、专家,特别是政府部门,都要出来说说。

工作,是职责;说话,也是职责。

因此,我们建议:

一、畅通信息发布渠道,滚动式发布信息。政府部门要依法、依规、科学、及时地发布与疫情有关的信息,及时透明地披露信息,做好释疑解惑、回应网友关切,让权威信息跑赢网络谣言,挤压其滋生空间。同时,对刻意隐瞒者依法严惩。

二、多培养“钟南山式”的专家。鼓励这些专家,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在不同的平台上,适时地为公众答疑解惑。

三、加大日常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此次疫情防治为契机,重新摆正健康教育的重要位子。让健康素养、科学素养、媒介素养,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

四、建立层次不同的信息传播架构。这个架构中,既要有中央层面的,也要有地方层面的,更要有基层的;既要有政府部门的,也要有医院的;既要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个人的,也要有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的。如此,才能形成一个立体、全面、有效的传播格局。

五、防控谣言“病毒”,媒体要帮网友戴好“口罩”。主流媒体和各类网络平台要担负起“网上医生”的角色,及时向谣言亮剑打“疫苗”,扼杀其生存土壤。

在疫情战的同时,我们也在经历着一场舆论战,同样也是善与恶的较量。只有真实的信息公开、透明了,流言、谣言、传言才无藏身之地。

所以,一方面要加强疫情的防控,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的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

(责编:鲁先红、李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