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转给老人家:亲爱的爸爸妈妈,咱把口罩戴上吧

宫礼

2020年01月26日17:3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这几日,我们接连发出了“疫情防控:万万不可忽视农村”、“千万别把农村漏了”、“亲爱的,我们下次再聚,好吗?”、“为阻疫情向农村蔓延,基层干部应立即行动起来!”等呼吁和倡议。无数网友高度认可,并接力传播,效果明显。

这两天,众多网友给“聊时局”、“人民网安徽”留言:再写一篇劝老人家的吧!

“老人家再不劝真要出事。爸妈非要出去拜年,亲戚非要来拜年,长辈和孩子都吵起来了。出门还不戴口罩!拜托你们了,帮忙呼吁一下!”

“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戴口罩!长辈们根本不听我说的!”

“还有好多老百姓不知道这个事情,特别是老年人不看手机,即使有手机也不重视。”

“我一直在劝爸妈不要出门,结果他们还叫别人来家里吃饭。还指责我太紧张了!”

“家里老人怎么讲都不信,就等着人给她拜年呢!”

“俺村里老人都不重视……”

“我妈他们家族还在酒店聚餐……我决定年后不让她来我家了!”

晚辈们对长辈们的“不以为然”忧心忡忡。一个段子这样写道:“平时天天在家人群里转发惊天动地养生文章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我反复叮嘱他们少出门、少聚会、多戴口罩,他们回我俩字:没事!”

结合后台留言和社交媒体的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眼下,从大城市到乡村基层,都动起来了。但还有一个群体没真正动起来,那就是父母长辈老人家!

所以,今天,我们对父母长辈说:咱把口罩戴上吧!能不走亲威就不要走了!能不出门就在家里宅几天吧!

从目前的病例来看,这次病毒最易感染的,就是中老年人,而且潜伏期长,扩散迅速。

眼下,年轻人正在通过移动网络、社交平台获取资讯,并能够快速地行动起来。他们在互联网上讨论的种种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知道。年龄较大的长辈们,一方面对外界的消息不敏感,没有充分重视;另一方面,还在摆老资格: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啥场面没见过,你紧张个啥!

年龄大的父母长辈,很少看智能手机,缺少正规、权威的信息来源,尚不知道疫情的危险。再加上传统观念、老思想的束缚,他们在舆情防控面前,不积极、不主动、无所谓、没关系、不在乎……

千万别这样!还是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吧:此前在广州发现的14起聚集性疫情中,有13起为家庭聚集,1起为工作同事聚集。

前车之鉴,总能引起我们重视吧。

把口罩戴上吧,能少出门就少出门,能不聚会就不聚会,勤洗手,少出门,不扎堆--从医疗专家,到权威媒体,都做了这样的呼吁。宁可小题大作,千万不要漠视忽略。别拿大意面对危险,别拿无知挑战疫情。要在信心上藐视病情,在战术上重视病毒。

少看小道消息,少听流言传言,不信谣不传谣。

不听他们胡说八道,不信网上歪门邪道,多看主要媒体权威报道,多听真正的专家唠叨。

再说几句直白的话,好记:

见面戴口罩,才是讲礼貌;拱手不握手,才是心里有。

即使不见面,亲情不会断;少聚一次饭,防控不添乱;

口罩戴,病毒堵在外;勤洗手,健康才会有;不扎堆,生命更珍贵!

当你戴上口罩,恐慌的将是病毒!

人情礼节很重要,但平安健康更重要。不拿礼节绑架人,不用亲情束缚人。你不登门我理解,我不上门你别怪!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同理心。--说不定,对方还担心你上门呢!哈哈!所以,给亲朋好友说一声,不走亲戚也懂心意,来日方长以后再聚!

金山银山,健康才是靠山!一人健康,全家平安!

全社会更要营造、改善一个良性的防控环境。公众人士特别是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出现时更要戴口罩做防护,带头示范,以身作则,引领老百姓养成好习惯。

有关部门要拓宽宣传渠道,动用小区广播、村村通大喇叭、宣传车等工具,让那些看不到互联网通告的老人家,也能及时接收到权威消息。

子女晚辈们,要用老人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心平气和地给他们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老人家有个好心情!做一个安静的美家长!

如果他们还将信将疑,就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

在这场战役中,普通如你我,无法轰轰烈烈,不能到一线冲锋陷阵。

那么,就让我们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哪怕我们只是不起眼的小石头,也能为构筑防控疫情的长城添砖加瓦!

推荐阅读:

疫情防控:万万不可忽视农村

倡议|亲爱的,我们下次再聚,好吗?

呼吁:为阻疫情向农村蔓延,基层干部应立即行动起来!

(责编:马玲玲、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