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你们过上了好日子,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一个驻村工作队的动人情怀

2020年01月14日10:5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初见童冠花时,是我刚到村里的第一次走访。他四十来岁,身形瘦小,走路还有些驼背。之前因为太穷……”这是安徽省凤台县桂集镇童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鹏《扶贫日记》里的一段话。

日记里提到的童冠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因穷致困,加上自身条件原因,前妻离家出走,后又娶了邻村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没有劳动能力姑娘成了家。如今三个孩子、连同年迈的老母亲,一家老小六口居住在一起,家中还是旧时的土坯地面,由于房间地势低洼,一到雨天阴暗潮湿到处是泥水,更是没有什么家具,生活用品和衣服杂物大多直接仍地上,凌乱不堪。全家仅靠童冠花一个人在镇上的面粉厂打零工,度日维艰。2018年4月,淮南市文旅局驻桂集镇童徐村工作队入村以后,张鹏等人在走访、了解中,将童冠花纳入重点贫困助困对象,与凤台县商务部门沟通配合,筹集5000元,并找来工程队,对童冠花的旧房屋,进行了修缮翻新,并添置了必备的家具。一家人入住新房的那天,三个孩子在水泥地面上翻滚打闹,别提多开心。

然而,童冠花母亲还有个最大的心愿:“俺就是想让俺患有精神病的媳妇也能吃上低保,让冠花的压力能小一点……”说这话时,老母亲的眼里泛着泪花。张鹏二话没说,通过电话咨询县相关部门以及网上进一步了解了此类情况申办低保的必要条件,尔后自己驾车带着童冠花夫妻俩赶到百里之外的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去做鉴定……为了让童冠花一家省去来回跑路的各种麻烦,尽快享受补助,张鹏亲自向医院医生说明来意,介绍详细情况,帮助跑上跑下……拿到鉴定意见书当天张鹏就带着夫妻两去残联提交了材料。一个月后,当张鹏对童冠花一家进行回访时,低保金已经到账,老母亲高兴地不停地说着谢谢,并从破旧的衣兜里摩挲地掏出几张皱巴巴的一百元钱,硬是往他手里塞:“小张啊,你为俺家的事辛苦了,这钱你拿着,留着给车加油……”“老人家,万万不可,你们的日子过好了,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桂集镇童徐村,曾是一个“软弱涣散”村,村两委班子不健全、老龄化严重,工作落实慢,推不动。工作队驻村后,找准问题症结,把能力强、作风优、群众基础好的党员群众选出来,一批年轻干部进入村两委队伍,并将两委、扶贫专干全部纳入工作队成员里,由第一书记张鹏担任队长、村书记担任副队长,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扶贫工作落实到位,政策执行到位,不打折,不走样。

由于没有集体用地,别的村都有文化广场了,可童徐村一直没有,这成了村里老少爷们“很没有面子”的心事。工作队与村两委沟通,利用村医务室闲置地块,向市文旅局争取了1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了文化广场,又向县文体局申请配备了健身器材。

暑期到了,工作队又奔走协调市少儿图书馆、图书馆来村开展留守儿童关怀活动,邀请专家中华美德讲座,赠送书包文具等。

制香业是童徐村的特色产业,工作队实地调查了解后,主动向扶贫办汇报了相关情况,依托现有制香厂、蔬菜大棚设立产业基地,首创性开创了“大户带小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当地7贫困户就业,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一部分老弱病残户利用农闲期在基地务工,既增加了收入,又学习了技能。

村里的桂连英,五十来岁,妻子常年患慢性病,儿子离异,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平时老两口在家一边守着一亩三分田,一边照顾孙子的饮食起居。每次到访入户,他们最强烈的诉求就是老人家门诊吃药费用相对过高,生活开销很大,张鹏便带着老两口准备好办理需要的材料去镇上的卫生院,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很快为老两口办理了慢性病就诊证,提高了看门诊报销的比例,一家人再也不用为门诊费用高发愁了。随后,又将桂连英安排到了村里的蔬菜大棚里上班,既不耽误自家农活,又增加了收入。

“脱贫攻坚单靠哪一方力量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深知不仅积极利用帮扶单位资源,在基础设施、为民办事等方面精准发力,还要利用好社会资源,公益合力,脱贫攻坚……”(张鹏《扶贫日记》)

“2018年,向县河道局争取3万元左右资金用于村部前500米沟渠清淤,村部门口水清了,灌溉也方便了……”

“2019年,又向县河道局争取2万元,用于贫困户房屋修缮,大大改善生活环境,得到群众称赞……”

“连续两年邀请东方集团凤凰医院领导专家来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每次活动接待群众200余人次,进一步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补齐了看病难的短板……”

“驻村两年来,我们把遍访为民办实事列入重中之重。帮助了20余户贫困户、困难群众办理低保、残疾鉴定、慢性病就诊证、维修破旧门窗、危房修缮等实事20余件。全村50户128人的扶贫问题,终于全部解决了!”

……

翻开张鹏的《扶贫日记》,你会发现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扶贫的事,说的都是关于扶贫的心声与思考。

“扶贫工作苦不苦?是苦,是累,但看到他们一个个挣脱了苦日子,过上了满意的生活,我们再苦,都是幸福!”张鹏在《扶贫日记》里重重地写道。(徐艳友 李聪) 

(责编:郭宇、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