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 庐州风姿

2020年04月13日09:3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古树名木是文化活标本和历史活化石。漫步在一个城市,每逢看到或参天入云或绿冠尽展的百年甚至千年古树名木,人们都会感到格外震撼,进而感叹这座城市的沧桑厚重和源远流长。

在合肥,有着很多树龄高达几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古树名木,不但稀世珍贵,也成为合肥独特的旅游资源。
  合肥的古树名木,不仅美在外貌,而且秀在其中,它们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或有一段美妙的趣闻,具有颇高的观赏价值、科研考古价值与实用价值。
  山因树而翠绿,水因花而妩媚。多姿多态的名花异树,把原本就俊美旖旎的庐州山水打扮得更加光彩照人。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庐州大地,追寻一株株古树名木的身影,赏古老银杏之唯美壮观,叹峭壁牡丹之绝世独立,探寻其背后美丽而又厚重的庐州历史人文底蕴。

古树“老寿星”枯木又逢春

合肥地区有10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其中合肥最老的古树是一株800多岁的银杏,它生长在巢湖市苏湾镇东黄村委会广佛寺村。而一直被大家公认为最美的古树是一株流苏树,今年已经500多岁了,它生长在庐江县冶父山镇田埠村,现在正开着满树的白花。

还有一株是生长在巢湖市苏湾镇天台禅寺内的银杏树,虽然传说有千年,但经检测在500余年。这棵古树身高28米,胸围6.1米,需四个成年人才能合围起来;冠幅14米,覆盖面积达300多平方米。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银杏不但极具观赏价值,还具有经济和药物效用。

银杏属落叶乔木,是几亿年前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

据史料记载,天台禅寺原名称二郎庙,建于隋唐期间。传说隋唐时期,巢湖水患频发,百姓苦水患久矣,便修造二郎庙,请灌江口斩蛟治水之二郎真君前来镇守。庙宇建成后,栽植银杏树于庙内。古树花开四月,受古树恩泽,方圆十里所产瓜果尤为香甜,百姓无不受益。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相传,二郎神奉玉帝之命,赶山填海,虽挥鞭七次驱赶小黄山前往东海,但山峰却寸步不动,只隆起七个山包,于是睁开神目,仔细探查,发现山中一株银杏树周围瑞气凌空,虽身受重伤,但却紧紧抓住土壤不肯放弃。二郎神受此威慑和感化,恋恋不舍,留驻此地。当地百姓遂建庙感恩,起名二郎庙,千百年来更是将银杏树视为神灵,精心照看,呵护有加。

 

○天台禅寺的古银杏有着神奇的传说

 

这棵古银杏是雄性株,每年4月份开花但不结果。花期一般在清明与谷雨之间,时间不长,只有一周左右。待银杏花自然坠落后,将其晒干后就可以作花茶饮用,每年能收获100多斤的银杏花茶。

据天台禅寺僧侣介绍,解放前,这棵银杏树差点被人锯掉,可当锯入树皮深处时,树体竟流出红色的“血水”来,吓得人们惶恐叩拜而止。后来这棵银杏树被当地百姓称为“神树”。虽然过去几十年,但当年留下的锯印至今依然可见。

上世纪末,这株古树濒临死亡。当时,附近的村民把它当作神树,古树整天笼罩在香火烟雾中、香烛熏烤下;还有的村民迷信古树皮能治病,就随意在树干上剥皮;再加上病虫害,古树的生命岌岌可危。当地老人看见古树生命垂危,就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古树。他们募捐为古树筑了一道树池,还清理了古树树干上的杂物,并为古树防虫治病施肥。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古树才又枯木逢春。

数百年岁月悠悠而过,古银杏愈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虽然树干粗壮、历经沧桑,但夏天枝繁叶茂,有如清泉浸过的温玉,站在树下,心旷神怡;初冬树叶泛黄,整株银杏犹如身披金甲圣衣,一阵风吹来,金黄的叶子纷纷落下,美得无与伦比,置身其中,仿佛如画的仙境。

“千年青松万年柏,赶不上老槐歇一歇。”位于长丰县义井乡车王集村的一棵老槐树也藏着数不胜数的故事呢!

车王集村地处长丰县义井乡东部,南距合肥市50公里、北离长丰县城20公里,离乡政府驻地5公里。东邻朱巷镇油坊村,西接本乡龙王村,南连本乡向东村,北靠本乡甄湾村。

据说,明代洪武年间大规模移民,其中从江西瓦屑坝迁徙而来的王姓一家推着独轮车先期到达这里,看到这里是交通要道,便在道边搭起草棚做起大碗茶生意,后来发展成为小集市,便命名车王集。

长丰县义井乡有一条古驿道,虽不如茶马古道等闻名天下,却也千余年不曾中断。车王集村曾是坐落于古驿道之上的一个小集市,因驿道而繁华,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今,车王集村已入选第二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这棵600多岁的老槐树见证着千年古村落车王集的历史

这棵老槐树位于车王集南头,相传有1600年历史,浓荫蔽日,曾是古驿道上来往商旅歇脚、遮阳的理想场所。但经检测树龄为600多年,树高5.9米,胸围330厘米,冠幅达8×8米。老槐树曾经在主干离地面2.1米处于1967年遭雷击折断,后发有6个枝杈,主干木质部腐空,空洞直径达73厘米。

这棵古槐树背后流传着很多民间故事。“庙前庙后十八槐,棵棵都是老僧栽。”传说,多年之前一老僧为了福荫乡邻,在庙宇前后栽了18棵国槐,这些国槐茂盛的枝叶为古驿道的客人带来了阴凉,花香沁人心脾,还可食用、入药。历经岁月的沧桑变化,当年老僧种下的18棵国槐仅剩下车王集一棵。

这棵古槐树还有爱情佳话。传说,清代道光年间,义井乡附近有个叫曹永福的青年进京赶考中了第一,但因年龄问题,未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曹永福因此客死他乡。而在他老家,有一名与之订亲的陈姓女子,听闻曹永福死讯,亦绝食而死。乡里人把他们合葬在老国槐下。很多人将这棵树视为爱情的见证。

因为古驿道的存在,车王集上演过无数个喧嚣的日夜,商业、文化因此而繁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古驿道的功能渐渐淡去,坐落其上的车王集和众多村落一样,开始慢慢沉寂。古往今来,这棵老槐树依然挺立,见证着这条古驿道的辉煌与落寞,诉说着它传奇的前世与今生。

淮军“名木”留下宝贵历史财富

说起合肥的“市树”广玉兰,大家应该不会陌生。由于广玉兰树干高大,树姿雄伟挺拔,叶大浓绿,有光泽,四季常青,在中国各大城市广为栽种,很快成为了优良的观赏绿化树种和行道树。广玉兰最早进入中国就在合肥一带开始栽种,到今天,合肥市仍然有许多树龄上百年的广玉兰古树。

不过,许多人不太了解的是,广玉兰并非是原产我们中国的乡土植物,它的“老家”在美洲,直到清朝末年才进入中国,当时是一种极其名贵的稀罕树种。可是,为何这么多广玉兰会落户合肥,还成为了合肥的“市树”呢?这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典故呢。

 

○刘铭传故居里的广玉兰据说为慈禧所赠

 

据说,广玉兰进入合肥还和建立淮军的李鸿章有关系,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世人亦称“李合肥”。当年中法战争时,以合肥刘铭传为代表的一大批淮军将士,奋勇当先,克敌制胜,取得了赫赫战功,扬了大清国威。慈禧大喜,要对淮军将领赏赐高官和金银珠宝。为讨慈禧欢心,李鸿章奏曰:“臣听说美国使臣刚进贡来108棵广玉兰树。我们淮军将士当再高的官也是为国尽忠,官职的高低对他们来说都一样,金银珠宝花完就没有了,不如太后赏赐给淮军广玉兰吧。我们淮军所在的江淮地区适合广玉兰生长,肯定会越长越繁盛。看到这些广玉兰,就能想着朝廷对臣等的恩典,也不枉了臣等报国的忠心了。”

这下慈禧更高兴了,分文不花就能把这事办了,岂有不准之理?于是,这108棵广玉兰树就千里迢迢运回了淮军的老家合肥。每位立功将领都领了广玉兰种在自己的庭院里。这广玉兰树雄伟壮丽,叶厚光亮,每个人看了都赞声好,说这树漂亮,连带着夸李中堂会办事。

李鸿章去世后,在李鸿章享堂里就栽有广玉兰。另外,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内也有一株广玉兰,树龄160年,树高18米,据说是刘铭传亲手所植。

肥西县铭传乡聚星中心学校(张老圩)内,有一株树龄约160年的广玉兰。张老圩为清代淮军将领张树声的庄园,解放后改建为中学。据说此树是慈禧太后赐予张家的宝树,一直受到较好保护,但2006年4月4日凌晨不幸遭雷击,主头劈裂,现存主干7米。此外,当年慈禧太后赐予张老圩的广玉兰为两株,另一株更为粗壮,上世纪60年代因被暴风吹倒而亡,令人惋惜。

肥西县紫蓬镇农兴中学(周老圩)内有一株广玉兰,树龄160年,树高14米。亦为慈禧太后赐予周家的宝树,一直以来受到格外礼遇,学校已砌花台并挂牌予以保护。

虽然和中国乡土植物玉兰花都同属木兰科木兰属,但广玉兰的花期却远比早春开放的玉兰花晚了许多,通常广玉兰开花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初夏,大概在5月上中旬的样子。广玉兰也叫荷花玉兰,和各种落叶的“玉兰花”不同,广玉兰是木兰属常绿阔叶乔木,一年四季都是叶色苍翠明亮。广玉兰洁白的花被片通常是9瓣,有时多达12瓣,她有着荷花一般硕大而端庄的花朵,也有玉兰一样洁白的花色及芬芳。

广玉兰的叶也远比玉兰花更加的大而厚实,呈厚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密被锈色绒毛。广玉兰花朵常在雨后的夜晚或沐浴在早晨的清露中开放,给人以惊喜,乳白色杯形大花看上去就像一只只莲花形的玉碗,因此又被誉为“开在树上的荷花”。而广玉兰在《中国植物志》里的中文正名也正是“荷花玉兰”。

1983年起,合肥市绿化委员会、市园林局联合开始对合肥市园林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邀请相关专家酝酿提出合肥市树市花候选名单。1984年9月7日媒体刊出选票,经统计,参评的总人数为42670人,其中将“市树”投给广玉兰的最多,有17796人。最终,常绿的广玉兰被确定为合肥“市树”,既弥补了法梧冬天落叶万树肃杀的不足,又凸显了广玉兰与清末淮军将领受赠的厚重历史。

无独有偶。在淮军诞生地的肥东县众兴乡,境内三棵百年枣树,也与李鸿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曾国藩让李鸿章回乡招募军队时,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亲妹夫张绍棠。张绍棠当时是合肥地区团练的早期首领,而那时的张家属庐州首富,殷实富裕,一直资助李鸿章兄弟读书及婚宦之需。从李文安到李鸿章兄弟,对张家一直非常感激。

后来,李鸿章回忆道:“吾兄弟宦学,家屡空,奔走称贷。妹之舅以妹贤,又伟视吾兄弟,不待求请,辄资给之。吾兄弟婚宦之需,张氏之佽居多。”张氏家族与李氏家族累世姻亲,亲上加亲,关系极为密切。李鸿章创建淮军及以后布防各地,一直对张氏一族特别关照,因此,在淮军中张氏族人多任要职,官至副将以上者多达数十人,涌现出张绍棠、张桂芳、张士珩、张士瑜、张席珍、张文宣和张继良等一大批杰出将领。

淮军解散后,张氏族人衣锦还乡,购买田地,大兴土木,盖了很多圩子。清朝同治年间,李翰章长婿张文燕在老家花墩李元自然村附近建起“洄溪别墅”,四周两道溪水,内外两道护城河,护城河内12幢气派楼房,圩内古树参天,其中不乏名贵树木,又称“花墩圩”。李鸿章更是特意从天津托人带回一批果树苗,并嘱咐开辟一个果园,以饱子孙口福。

 

○李鸿章赠送给老家肥东的三棵古枣树至今仍能开花结果

 

后来,由于战火纷飞,果园被毁。如今,当年李鸿章带回的那批果树,也只剩下三棵枣树依然枝繁叶茂,每年硕果累累,让张氏子孙后代在饱尝口福时,还一直不忘当年的中堂大人。

如今的“花墩圩”已是一片寂静,荒凉的土地里只有野草和枯树枝。古老的遗迹虽已消失殆尽,但留在张氏后人记忆中的,却是最美好的回忆。值得庆幸的是,由李鸿章赠送的三棵古枣树完好地存留了下来,这三棵枣树时至今日依然能开花结果,已被列为三级古树,张氏族人都以此为荣,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庐州牡丹仙子堪称“天下奇花”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作为中国的传统国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

 

○银屏山白牡丹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

 

合肥有一株神奇的牡丹,它傲立于巢湖银屏山陡峭的悬崖绝壁上,每年春天都会含苞吐蕊,花开数朵,奇葩娇艳,清秀美丽,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

这株白牡丹具有诸多神奇之处:一奇为牡丹来历。银屏山是巢湖境内第一高峰,海拔约508米,于悬崖峭壁之上,贫瘠石罅之中突兀出这样一株枝青叶茂的牡丹,可望而不可即,殊为举世罕见。这株神奇的白牡丹曾在央视纪录片《牡丹》中被称为中国目前被找到的最古老的野生杨山白牡丹。

二奇为牡丹花龄。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被贬做滁州太守时曾经游览了银屏风光,写下律诗《仙人洞观花》:学书学剑来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绕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茶半瓯;此是巢南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以此推断,银屏牡丹已有千年沧桑。

三奇为千年一貌。银屏牡丹虽经千年风霜雪雨,世间风云变幻,就是不凋不败,风姿绰约,永葆青春,着实令人称奇。

巢湖银屏白牡丹在全国乃至海内外都有极高的知名度。每年,这株牡丹花开的时间与花开几朵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巢湖民俗,历来谷雨前三天后三天、一周之内赏花春游,即“谷雨三朝看牡丹”。但是,巢湖银屏山牡丹花的开放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近年来,牡丹花的花期都会提前,一般在3月底就会绽放,而待到谷雨,银屏牡丹花期基本已经结束。

银屏牡丹花曾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气象花”。民间有一些传言,称根据每年的开花数量与花期长短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当年的雨水多少,预兆不同的年景。花开七朵以上花期长的话,本年可能雨水较多。

银屏牡丹花因为神奇,因而也有着动人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洛阳府有一位姓蔡的妇人,怀有身孕,出外寻夫。一天,来到洛阳河,滚滚河水拦住去路,妇人犯了愁,站在河边,哭哭啼啼,对天许愿,“将来如生一子,升官为民,定造洛阳大桥”。后来,这个妇人果然生了一子,其子刻苦攻读,中了状元。于是替母还愿,要建造洛阳大桥。可是,这个姓蔡的状元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拿不出造桥的钱来。他求皇上,皇上不答;他求财主,财主不理。无奈之下,他含着眼泪,身背榜文,四处募捐,字字是血,声声是泪,感动了天上的牡丹仙子。

 

 

○银屏山牡丹

 

这一日,洛阳河畔,突然展出一棵白牡丹,花下站着一白衣美妙的女郎,旁边立牌写道:“谁人以元宝击中牡丹,便将花下的女子许配与他。”这一下轰动了洛阳城里城外,顿时人山人海。那些地主豪绅一见花下美女,神魂颠倒,垂涎三尺,拼命地以元宝击花,元宝落了一大堆,却没有一个击中。落地的元宝全让蔡状元拿去造桥。三天下来,仍没有一人击中,牡丹仙子估了一下,造洛阳桥已绰绰有余,正要收法,忽然,仙人吕洞宾云游至此,也被少女的美姿迷住,他取出一粒金丹,变成一个元宝,一下子击中牡丹。顷刻,花瓣纷飞,女子也不见了。吕洞宾如梦初醒,方知道这是牡丹仙子显形。这件事被玉帝知道了,玉帝勃然大怒,说牡丹仙子触犯天规,说吕洞宾贪慕红尘,双双被贬到凡尘。

美丽善良的牡丹仙子来到了巢湖的银屏山,登上山头,看到巢湖两岸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她拿定主意,永留此地,化为一棵白牡丹落在银屏山中的仙人洞口绝壁上。突然,花开五朵,雪白如银。男女青年惊叫道:“白牡丹来了,白牡丹来了!你们看,花开五朵,今年一定是五谷丰登。”果然不错,那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谁知白牡丹的艳姿惊动了许多人。巢州知府莫大老爷,带领夫人、儿子、小姐,前呼后拥,前来观看牡丹花开。一下子迷住了,半天才叫出声来:“奇妙!奇妙!好花!好花!”正在这时,花瓣一下子全收起来了。莫大老爷把眼珠子一翻,打起了小算盘,他突然大声喊道:“来呀,把牡丹花给我连根挖掉,不准碰断一片叶子,带回去给我栽到我家后花园里。”

一个家丁端来一个凳子,站上去刚要动手,不料,牡丹突然朝上长了一尺。换个高凳,伸手再摸,牡丹又向上移了一丈,吓得众人目瞪口呆。莫大老爷叫人架起云梯,他脱下长衫,卷起袖子,手扶梯杆,脚踩梯档,一搭一搭向上爬,一直爬到云梯顶端,牡丹花已经从仙人洞长到了悬崖峭壁上,离地数丈多高了。四周浓雾滚滚,寒气袭人,莫大老爷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顿时感到头昏眼花,腿软发抖,心惊肉跳起来。他连忙下梯,不料一脚落空,一个倒栽葱,跌得七窍流血,眼睛直往上翻,不一会儿便呜呼哀哉!

从此以后,美丽的白牡丹,经风沐雨,在仙人洞口的峭壁上生根开花。每年谷雨季节,勤劳、善良的巢湖两岸乡民都唱着山歌,络绎不绝地前往银屏山观赏牡丹。

合肥人一直对银屏山内这一株千年白牡丹情有独钟,如今,巢湖银屏山牡丹观赏季,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

除了巢湖银屏山的千年白牡丹,肥东县张集乡河湾村刘氏宗祠也有两株历经百年风雨的红、白牡丹。每年清明谷雨之间,红白牡丹竞相开放,如玛瑙、似碧玉,争奇斗艳、清香四溢,附近村民往往携伴结队前往观赏。两株牡丹还曾数次在冬季开放,堪称奇花。它们不仅芳名远播,还承载着李鸿章与刘福庆的一段友谊佳话呢。

 

○庐州名儒刘福庆宗祠的牡丹花承载了他与李鸿章的友谊佳话

 

刘氏宗祠系清代庐州名儒刘福庆的宗祠,祠堂为庭院式,两路厢,十四间房屋,建筑面积244平方米。木结构,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院内甬道两侧各植牡丹一株,高约一米,花簇直径1.5米。左为红牡丹,右为白牡丹。据刘氏宗谱记载:两株牡丹是清咸丰三年(1853年)李鸿章所送。

李鸿章求学时,常作文章请刘福庆批阅指教,在学术上交流频繁。后来,李鸿章在组建淮军时,也得到了刘福庆的鼎力相助,于是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尊刘福庆为挚友恩师。

当刘福庆六十大寿时,为官后的李鸿章特地从洛阳购来两株牡丹,并亲署匾额“瑞兆期颐”赠予。同时,欣然为刘氏宗谱敬撰谱序,留下了今天的不朽华章。“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李鸿章对挚友恩师的尊重。

 

 

○李鸿章赠予刘福庆的牡丹花

 

同治元年(1862年)刘福庆主持兴建刘氏宗祠,将此牡丹由家中移至祠堂,并将李鸿章所赠匾额悬挂祠堂。一百多年来,在刘氏子孙的精心呵护下,红白牡丹始终枝繁叶茂。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传承,一株名木,就是一种文化的记载与烙印。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见证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被誉为“活的文物”。

合肥有着2000多棵古树名木,有的闻名天下,有的隐于深山。一棵棵沧桑的前朝古树,从城乡的角落里、时光的罅隙中展示着顽强的生命。时代的风云变幻,岁月的吉光片羽,老树无言,见证光阴里的故事。

来源:文艺合肥

 

(责编:郭宇、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