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全力推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1年01月04日14:40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去年以来,面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安徽当涂全县上下积极落实国家战略,主动作为,精准定位,以高质量为目标引领,以一体化为实现路径,不断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推动产业、科技、交通、环保、民生、文旅等各领域加速与长三角融入对接,全力推动当涂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努力为马鞍山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升级版作出当涂贡献。

姑孰镇:勇做融入长三角的先行者

姑孰镇作为当涂县融入沪苏浙的“东大门”“桥头堡”,将立足姑孰镇产业基础,借力借势南京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南京、对接南京,坚持产业上全力做好承接、功能上全力做好配套、生态上全力做好保障,奋力打好“南京牌”。

产业上全力做好承接。重点是主攻沪苏浙、打好“南京牌”,围绕高端机械制造、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加速全面深度承接南京和长三角产业转移,推动南京东升智能仓储、江苏龙冠地铁盾构管片、广东紫丁香实业、常熟富邦焦带等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加快驶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道”。

功能上全力做好配套。做优产业承接平台。做强镇工业集中区承接平台,优化投资环境,在学先进补短板中培育发展新动能,在谋创新促合作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围绕长三角大城市特别是南京的主导产业和核心企业,瞄准与江宁区产业转移乡镇的结对共建,加强对接合作,做大做强该镇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错位发展、配套发展、协同发展,构建与江宁区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好基础设施保障。积极推进宁马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配合保障工作,全力服务主城区重大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高对接配套服务南京,加快形成联通南京的交通网络,尽快实现交通设施“一体化”的无缝融合,促进两地人流、物流、经济流,实现人流双向动态性互动消费。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时不我待、重任在肩。姑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坚定不移凝心聚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当涂县坚定走在马鞍山打造安徽省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最前列,奋力争当安徽省县域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贡献姑孰力量。

湖阳镇:在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展现湖阳作为

近年来,湖阳镇发挥紧邻高淳的区位优势,先后探索了开通省级公交班线、增强群众交流,对接防汛一体化、共同保卫家园,强化党建引领,协调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维护边界稳定,建立苏皖联防联调机制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一体化机制。为加强两地沟通、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聚焦合作合力,培育壮大农旅经济。坚持“眼睛向东看、身子向东靠、步子向东迈”,充分发挥石臼湖生态优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及区位上毗邻高淳的优势,在“融入南京”上持续发力,努力强化招商引资效果,借助独特、稀有资源,探索与高淳乃至南京的合作,借助高淳在“慢城”“特色田园乡村”等项目方面的优势和经验,积极对接高淳和南京客商资源,加大湖阳濒水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推介力度,围绕古红杨、芦苇荡努力引进乡村旅游新项目、培育产业发展新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先行先试建设农旅起步区,在抓好营商环境,做好“四送一服”服务的基础上,培育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休闲体验产业,全力做好生态价值转化文章,加速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变。

紧扣融入融合,扶持提升养殖经济。聚焦螃蟹养殖和销售产业,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养殖大户赴阳江镇永胜圩千亩高效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和青松水产专业联社学习交流,深入借鉴高淳在科学养殖、电商销售、品牌塑造、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党员干部产业发展眼界,加快形成全产业链配套。结合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由线及面同步推进重点沟塘水系连通整治,涵养提升水生生态环境。以均庆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产供销一体化项目为示范,用好“省级电商示范镇”专项资金,探索“农户+基地+标准化养殖+电商平台”一体化养殖销售模式,同时有序引导“稻蟹”“稻虾”新模式,逐步改变现有养殖产业收益下滑、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持续推动农民增收。

着眼共建共享,着力打造特色经济。进一步深化与高淳区联防联调、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常态化机制,搭建社会治理、公共设施、特色文化等共享平台。一方面围绕交通更加便利,运行好湖阳至高淳客运班线,完善道路、公交站点等设施;积极配合做好运粮河大桥的前期工作,争取年湖路与高淳区南北干线对接工程加快实施,加快推进澄湖路沿路乱搭乱建整治,确保省际交界地段干净整洁有序,使“好邻居”更像“一家人”。另一方面围绕文化更加繁荣,借助羽毛扇、跳五猖、舞龙灯等两地共有的非遗文化和邢珣、济美坊等“同根”文化,加强与高淳传统文化的交流交融,推进文化共荣、旅游共兴,进一步彰显湖阳历史文化悠远、人文气息浓郁的特质。(王莎莎 花常婷 陈海波)

(责编:刘颖、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