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為特殊群體筑起“安心巢”

8月25日上午,巢湖市中垾鎮濱湖村東徐自然村,88歲的獨居老人徐佔山家中,迎來了兩位熟悉的“親人”——濱湖村網格員吳靖雯和大學生志願者劉雨婷。她們熟練地為老人測量血壓,並將一些防暑物品和生活用品送到老人手中。
為深化“窗帘之約”服務品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濱湖村對轄區19個自然村進行全面摸排,聚焦49名高齡獨居、空巢老人及殘障村民等群體的需求,精准提供助餐、助醫、助急等保障,用行動兌現“雖獨居不孤獨,有居家有依靠”的溫情承諾。
聚專業之力,織密健康網
讓守護更精准有力,專業力量是關鍵。今年暑期,村團組織兼職副書記、安徽中醫藥大學學生劉雨婷,帶領返鄉大學生志願隊加入“窗帘之約”。在徐佔山老人家中,劉雨婷不僅量血壓、測血糖,更結合中醫理論,細致觀察老人面色、詢問飲食起居,開出個性化的“體質調理方”,涵蓋飲食建議與作息調整等。
劉雨婷幫老人測量血壓。
“雯雯、婷婷,天這麼熱,別天天跑,有事我打電話。”看著汗流浹背的二人,老人心疼地說。
“爺爺,您一個人在家,用水用電要當心,有事隨時叫我。”吳靖雯耐心叮囑,又陪著老人嘮了會兒家常才離開。
徐佔山身患高血壓、高血糖,唯一的女兒年逾六旬、遠居外省。是“窗帘之約”讓他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們天天來,噓寒問暖,比親人還親。”
著細微之功,筑牢安心線
這份溫暖同樣浸潤著濱湖行政村羅巷村的張宏武老人。72歲的他每日最期盼的,就是網格員孔德標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家門口。既是村干部又是網格員的孔德標,早已將照料張大爺視為分內事。
“老人獨居,又失去勞動能力。我下班順道看看,他缺什麼我就帶過來。”孔德標說。
服務不僅要有力度,更要感知溫度。在落實日常探訪的同時,濱湖村將目光投向老人們最細微的生活需求。
村裡部分老人腿腳不便,理發成了難題。濱湖村便將理發椅搬進農家小院,組織專業志願者定期上門。“以前理發要等別人有空帶去鎮上,現在坐院裡就能剪,太方便了!”老人們的感慨道出了心聲。
盛夏來臨時,“夏日送清涼”也如期而至。志願者們頂著烈日,穿行於各家院落,送去花露水、藿香正氣水等消暑物資,為炎夏注入絲絲清涼。
以機制之基,為關愛續航
為確保關愛服務常態長效,濱湖村精心制作“窗帘之約”連心卡,有效整合村干部、黨員、青年志願者力量,壯大隊伍,並完善激勵機制。
服務還與基層治理“積分制”巧妙融合。每次參與志願活動累積信用積分,有效激發了黨員和村民的熱情。村黨組織通過電話回訪、實地走訪,持續跟蹤服務效果、收集反饋、優化流程。這套監督評估機制,確保了關懷精准對接需求,切實提升了老人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落實‘窗帘之約’暖心行動,深化服務內涵,讓‘窗帘之約’的溫暖持續傳遞,為轄區老人們的幸福晚年保駕護航。”吳靖雯說。(向楓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