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颍上:科技賦能“稻”路寬【6】

2025年03月21日15:3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颍上縣隆原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自動化產線。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颍上縣隆原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自動化產線。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人民網颍上3月21日電 (記者高飛躍、陶濤)當人們提及“百億江淮糧倉”阜陽,腦海中總會浮現翻滾的金黃麥浪。但在阜陽市颍上縣,卻種植著70多萬畝水稻。2024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公告,批准對“颍上大米”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對颍上縣稍作了解,便可以發現這裡種植水稻不足為奇。颍上位於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氣候溫和,且境內水網密布,有著“皖北水鄉”之稱,非常適宜水稻的生長。

“除了自然資源的稟賦,‘颍上大米’的出圈還離不開科技支撐。”颍上縣農業綠色發展中心主任王冠軍說,圍繞“一粒米”,颍上縣近些年著力完善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平台等數字新基建,提升水稻全產業鏈數字化水平。

脫殼、谷糙分離、色選、拋光……走進颍上縣隆原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隻見全自動生產線正高速運轉,金黃的稻谷經過全自動生產線的多重工序,變成一粒粒晶瑩透亮的精米滑入包裝袋,隨后封裝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2023年底上了這條全智能生產線,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幅提升,2024年產值就翻了一番,達到1.6億元。”公司總經理李可強細數著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利好。

在颍上縣,像隆原米業一樣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蝶變的稻米加工企業並不鮮見。

為了推動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颍上縣還成功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以稻米全產業鏈開發為主導,通過“水稻生產+稻米加工+科技創新”,打造了“一谷、一帶、兩園、三基地”產業板塊和水平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台,吸引一大批優質的稻米產業相關企業在園區集聚。

“科技的賦能,促使颍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快速發展,2024年稻米全產業鏈實現產值51.3億元。下一步,將加大資金投入,持續推進科研攻關,推動全縣稻米產業現代化水平邁上新台階。”颍上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