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禮好”讓文明向“新”而行

近年來,霍山縣積極探索移風易俗新路徑,以文明“六禮”為載體,精心培育“霍山禮好”鄉風文明品牌,持續積蓄文明力量,推動文明鄉風建設向“新”而行、向美而興。
牆上“禮”說文明
一牆一風景,一畫一文明。霍山縣將移風易俗與城市建設、巷道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有機結合,用一幅幅主題鮮明、體現當地特色的牆繪作品和公益廣告,打造“好人路”“移風易俗”“志願服務”等主題宣傳路13條,建設“愛心街角”“文明主題公園”,繪制“鄰裡文化”“百善孝為先”“敬天下老人、揚中華美德”等主題文化牆,打造“孝道巷”“禮儀巷”“家風家訓巷”等特色文化巷道45條。同時,將街頭巷尾的45處電表箱、信號箱裝扮一新,通過卡通人物宣傳的方式,傳遞文明理念。各鄉鎮結合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繪制以村規民約、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為主題的鄉村文化牆,一步一景,相得益彰。從城區到鄉村,從路邊到身邊,文明始終相伴,新風潤物無聲。
霍山新二十四孝巷。霍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歌聲“禮”贊文明
唱文明新聲,揚時代新風。霍山縣聚焦移風易俗宣傳重點,不斷創新宣傳方式,以宣講+文藝的方式,創作表演的一大批以“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為主題的文藝作品,採用鑼鼓說唱、小品、三句半、快板、大鼓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化表演形式,推動“文明之聲”進村入戶。同時,深化“文明+互聯網”新模式,在霍山手機台、霍山新聞網等媒體平台開設專欄展播移風易俗文藝宣講作品,截至目前,網絡平台瀏覽量已超22萬人次,讓文明新風從“指尖”,傳遞到廣大群眾的“心間”。
禮堂“禮”展文明
近年來,霍山縣不斷健全文明培育機制,著力拓展移風易俗工作平台,2023年12月開始,縣順通巴士公交公司創新推出“婚慶巴士”,將公司最好的公交車打造為婚車,向有需求的新人開放。截至目前,該縣已有20多對新人選擇公交婚車。婚車用公交車,婚禮在“新風堂”。2022年以來,該縣依托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或與農家樂聯營方式,先后建設“家宴中心”“新風堂”15家,為300多戶村民舉辦宴席提供便利、節儉辦席。同時,積極開展集體婚禮、青年交友聯誼、“新婚第一課”等活動,通過“為愛倡議”“法官進村說彩禮”“文藝課堂”等形式,培育新時代婚嫁新風。
卡片“禮”獎文明
2019年以來,霍山縣創新推進“文明銀行”建設,聚焦群眾身邊的小真小善小美,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文明新風評比細則,說文明、評文明、獎文明,累計發放“文明積分”300多萬分。近年來,霍山縣在“文明銀行”基礎上升級推廣文明“禮遇卡”。同時,該縣持續推進“好人霍山”建設,為好人模范和“零彩禮”的女方父母等符合條件的對象發放文明禮遇卡,舉辦“榜樣的力量”先進典型發布活動,開展“百姓故事匯”系列活動,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群眾文化廣場等宣傳陣地建設“文明新風牆”、道德評議“紅黑榜”,講好典型故事,放大好人效應,鼓勵倡導更多群眾爭當好人、爭做文明新風的帶頭者,推動鄉風民風持續向善向美。
社區居民在社區實踐站參加活動。霍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六尺”“禮”讓文明
禮之用,和為貴。一直以來,霍山縣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德治文化的崇德向善精神,“以禮為先、以讓為賢、以和為貴”理念深植霍山。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堅持“從娃娃抓起”,傳播禮讓文化,強化德育實踐,夯實德育根基。成立社區鄰裡互助志願服務隊,開展“鄰裡同樂過佳節”、舉辦“鄰裡節”等活動,鄰裡之間和諧友善蔚然成風。運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和共商共治管理模式,採用“板凳會”“議事會”等形式,打造“但說無妨”“諸事如意”“落地有聲”等鄉村治理新品牌,共筑鄉村文明新風尚。
禮物“禮”傳文明
文化育人、文明潤心。霍山縣積極推動移風易俗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相結合,推動“霍山禮好”更加具象化、生活化,以形式多樣的文創產品倡導新觀念、新風尚。結合剪紙、葫蘆畫、黑釉陶瓷、根書、糖畫等非遺,引導廣大“守藝人”們成為文明新風代言人。結合傳統節日習俗,融入“綠色節約”“文明有禮”等元素,制作年畫、春聯等作品,為群眾送上文明“大禮包”。結合文明行為引導,訂制魔方、隨手杯、公勺公筷、手提袋等日用品,作為小禮物發放給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的熱心群眾和志願者,讓“有禮者”有得。(李曉旭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