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新華互聯網科技:職業教育“飛”出新高度

丁紀
2025年03月20日15:1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無人機不僅是飛行器,更是低空經濟的‘新質生產力’。”2025年2月,“智啟新程 領航未來”新華互聯網科技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發布會現場,成都新華高級技工學校校長王強對著台下數百名嘉賓擲地有聲。

無人機對於低空經濟有多重要?翻開一本無人機專業學生教材就能看到答案:航拍、農業植保、電力巡檢、無人機數據處理分析、無人機組裝與調試等模塊躍然紙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貫穿始終,農業、工業、服務業都有無人機的身影。

新華互聯網學生操作無人機飛行。新華互聯網科技供圖

新華互聯網學生操作無人機飛行。新華互聯網科技供圖

2022年,教育部在中職專業目錄中增設了“無人機駕駛與維修”專業。2024年開始,低空經濟連續兩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當前,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民用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元,而人才缺口卻超百萬。

瞄准低空經濟這片藍海,新華互聯網科技該如何將學生送往“夢想的天空”?

VR模擬險峰,代碼編織“翅膀”

來到新華互聯網科技的無人機VR虛擬仿真實訓教學平台,景象令人驚嘆:學生頭戴VR設備,在虛擬山谷中演練應急救援。

“戴上頭盔,你就是一名巡護員,現在你接到了火情預警,需要用最短的時間排查險情。”教師的指令從耳邊傳來,學生鄭智文便操縱著屏幕中的無人機起飛。十分鐘后,經過緊鑼密鼓搜查,鄭智文在模擬器中找到了森林中的起火點,便立即傳回數據,等待下一步行動。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無人機飛行模擬VR仿真教學系統基於半實物仿真平台開發,能夠模擬無人機飛行的真實物理狀態,進而實現通過訓練掌握無人機基礎飛行操作技能。鄭智文參與的無人機火情模擬排查,就是學校以重慶萬州區森林分布為建模,為學生在校學習提供擬真場景。

然而,學會飛無人機,只是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第一步。“我們不僅要會飛,還要懂‘飛’背后的邏輯。”學科帶頭人陳志超說。這體現在課程表上,就是“硬核”與“跨界”並存。

陳志超老師上課場景。新華互聯網科技供圖

陳志超老師上課場景。新華互聯網科技供圖

第一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無人機的飛行原理。第二階段,學生在熟練掌握無人機組裝、調測、養護的同時,開始接觸常用影視特效軟件工具。第三階段,學生結合實習實訓,充分思考如何通過無人機創造價值。

與其他院校的無人機課程相比,新華互聯網將工學一體化課程納入了選修課程中,如影視素材採集、虛擬現實技術基礎、任務荷載系統等。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在第二、第三兩個階段對學生的課程內容進行調整,確保學生學到的知識貨真價實,在工作場合中能“手到擒來”。

“從目前無人機專業的就業前景來看,月入過萬的‘飛手’不少,但能設計行業解決方案的才是稀缺人才。”陳志超說。新華互聯網科技想要培養的集能編程、懂運維、跨場景為一體的“六邊形戰士”。

校企共育,在雲端種下“星辰”

打造這樣一批“六邊形戰士”,學校能夠提供哪些助力?

首先,新華互聯網科技以“三師型”師資隊伍為核心,集合理論講師、實訓導師、企業導師為一體,授課教師始終走在互聯網行業前沿。一線教學團隊人均擁有5年以上相關行業工作經驗,學校師資隊伍平均每年獲得專利著作多達30項,發布並出版書籍20本。

其次,網絡化、智能化、前沿化的教學設備是教學的關鍵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去上文提及的無人機VR虛擬仿真實訓教學平台,學校還搭建了無人機維修定損實訓系統、調裝實訓無人機教學系統、無人機編隊飛行教學系統等,配置設備和實訓能力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新華互聯網科技無人機產教融合實訓中心。新華互聯網科技供圖

新華互聯網科技無人機產教融合實訓中心。新華互聯網科技供圖

最后,雲課堂、翻轉課堂、項目化學習的教學設計為培養“技術強手”。項目化學習把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項目導師帶領學生借由學校設備完成真實項目設計與開發,並由企業項目經理監督指導。既讓學生獲得了真實的項目設計與開發經驗,同時為后期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夜幕降臨,新華互聯網科技的室外實訓基地亮起導航燈,而此時還有一群學生圍著一架農業無人機做調試。在他們的設計下,這架無人機未來將飛往稻田,執行全自主噴洒任務。

“這就是我們最近剛剛接手的新項目,項目化學習不但能幫我們掌握知識、了解市場需求,還能直接‘接單’賺錢。”學生王昶順介紹道。去年,在老師的指導下,他通過參與學校的一個項目,成功獲得了一筆不錯的收入。

師資力量、實驗設施、教學設計,這是三個學校層面為學生成才做出的保障。除此之外,新華互聯網科技還在積極探索校企共建“聯合培養基地”,為將學生送進高需求職業、精准填補人才空白“鋪路”。

例如,成都慶軍科技有限公司主營工業級無人機制造行業,學校與其合作方向聚焦生產、服務、維修領域。再比如,成都辰宇智航科技公司業務圍繞民用無人機技術領域,學校在農業技術推廣、繪測等領域為其持續提供人才。

新華·成都慶軍簽約。新華互聯網科技供圖

新華互聯網科技與成都慶軍簽約。新華互聯網科技供圖

“聯合培養基地”打通了新華互聯網在該領域的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之間的橋梁,確保從課堂到職場的無縫對接,不但真正實現畢業即就業、畢業即上崗,也為學生的未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眼下,低空經濟的故事才剛剛啟航,而新華互聯網科技,正用螺旋槳的轟鳴,寫下職業教育的另一篇續章。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