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巢湖市深入推進文旅融合,打響“湖光山色巢湖游”品牌——

深挖文旅 繪就鄉村振興“詩畫卷”

2025年01月04日09:05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2024年12月28日拍攝的合肥巢湖“蘇堤”。夕陽映照,水天一色,仿佛是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本報通訊員 張培 攝

  近年來,巢湖市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用好自然生態資源,強化全域旅游理念,不斷創新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機制,健全文旅配套服務體系,增強營銷策劃水平,全面提升文旅產業核心競爭力。通過一系列探索,該市創造了一批彰顯巢湖氣質的特色文旅IP,帶動“文旅+”業態蓬勃發展,以文旅融合“一業興”帶動鄉村發展“百業旺”,為合肥市打造“全省文化中心和安徽文旅總樞紐”貢獻巢湖力量。

  做活文旅資源

  ——讓山水風光發揮“顏值”效應

  夕陽西下,位於巢湖岸邊的茶舍紛紛亮起了燈,驅車前來的都市年輕人三五成群,鑽進暖融融的茶舍,品茶、聽歌、賞美景……“茶舍很受年輕人歡迎,他們把這裡稱為合肥版‘小洱海’。”巢湖市文旅局副局長李亞楠介紹。

  何曾蓄筆硯,景物自成詩。湖光山色,是巢湖市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是發展文旅的“最強依托”。巢湖市因湖而生、伴湖而興,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余年。擁有近百公裡的巢湖岸線和環湖十二鎮中的七鎮,半島濕地、柘皋河濕地、槐林濕地等環繞湖畔。

  如何讓山水風光發揮最大“顏值效應”?該市從頂層設計上發力,搶抓國家、省、市推進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機遇,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資源,不斷增強巢湖文旅品牌辨識度和吸引力。

  “巢湖正按照‘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的發展思路,努力構建‘一帶、兩核、四區’文旅空間格局。”巢湖市文旅局局長吳英鵬介紹,一帶是環湖文化旅游帶,兩核是巢湖姥山島景區、大銀屏山旅游區,四區是城區溫泉養生旅游集聚區、半島大湖休閑旅游集聚區、巢北鄉村田園旅游集聚區、巢南山水畫廊旅游集聚區。

  產業發展,項目為王。該市積極謀劃和培育文旅項目,成立文旅產業“雙招雙引”工作專班,制定招商行動計劃,協調推動文旅重大項目落地落實。實踐中,該市以創新思維和舉措打通項目關鍵節點,破解制約發展的難點問題。

  “起初打算開一家寫生工作室,后來看到這邊茶舍很有特色,就決定開一家茶舍。”今年28歲的“小王子茶鋪”店主王俊說,去年初,他租下當地農戶的房屋及部分村集體土地,自己規劃、設計,茶舍很快順利開業。

  “依托優美的湖岸線和絕佳的湖景,我們全力推動沿湖茶舍發展壯大。”中廟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投入小、見效快、收益高,吸引眾多投資者參與,目前總數有40多家。去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約45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6700余萬元。

  “好風景”和“好項目”的“相遇”,碰撞出巢湖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的“好前景”。一條條沿湖、沿山、沿路的美麗風景線紛紛“解鎖”,沿湖茶舍、尖山湖粉黛等一批文旅IP火熱“上新”。

  探索創新舉措

  ——匯聚文旅融合發展“破圈力”

  推進文旅融合,不但要做好頂層設計,謀劃優質項目,更要創新思路,做好設計、運營、宣傳等一系列保障,不斷增強發展“破圈力”。

  走進烔煬鎮鳳凰村的“鳳棲梧民宿”,清新自然的氣息扑面而來。開闊的庭院寧靜雅致,整潔的客房綠樹掩映,偌大的籃球場讓游客盡情“放飛自我”。前不久,一則“鄉村小學爆改民宿”的短視頻受到眾多網友點贊,也讓該民宿迅速成為“名宿”。

  “這處民宿利用廢棄校舍、供銷社、衛生院等閑置場地打造而成。項目建設之初我們就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並全力做好各項保障,兩年多來進展十分順利。”烔煬鎮副鎮長孫佳表示。

  該民宿項目總佔地36畝,於2022年開始建設,目前一、二期項目已投入使用,三期項目正在建設中。有賴於有力的謀劃設計、充足的要素保障,民宿摘得了“皖美民宿·金牌民宿”“合肥市鄉村文旅網紅打卡點”等多項榮譽。

  既要規劃好,還要運營好。“去年7月,我們引進了專業的運營團隊,將園區資源重新整合設計,知名度迅速提升。夏秋季的薰衣草、粉黛草花海更是迎來大批客流。”站在風景優美的尖山湖逸趣園,廟崗鎮副鎮長盧艷姣說。

  “我們計劃在園區打造趣動牧場、花海休閑、水岸生活等多個板塊。游客在這裡不但能停下來,還能住下來、慢下來,住宿包括酒店、游艇、樹屋、帳篷等多種形式。”該園運營負責人闞磊打開一張張設計效果圖介紹,重新“包裝”后的園區預計於今年5月開放。

  “我們充分吸納年輕人成立志願者團隊,深入走訪周邊20多個行政村,策劃豐收節等文旅活動,並為當地農產品銷售引流。”自打負責運營“鳳棲梧民宿”以來,留學歸來的梁子薇就帶領團隊小伙伴們忙得不亦樂乎。

  運營好,還需宣傳推廣好。據介紹,該市積極加強與主流媒體、優秀自媒體合作,開展直播活動﹔舉辦《巢湖》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環湖七鎮設立郵政文旅打卡點﹔積極舉辦2024環巢湖全國自行車公開賽、合肥市第十三屆運動會登山比賽、“醉美巢湖賞花季”等活動,增強文旅品牌影響力。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不僅要運營好單個文旅項目,也要盡可能集聚創新資源,吸引多元主體,鍛造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的‘最大力量’。”巢湖市有關負責人表示。

  塑造發展動能

  ——打造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在系列創新舉措的探索中,巢湖正以文旅融合為支點,不斷撬動鄉村振興“大能量”。

  “巢湖好呀好風光,晴空萬裡鳥飛翔……”還未步入巢湖李家大院,動人的歌聲便穿過院牆,“鑽”入來訪者的耳朵。“現在巢湖民歌知名度高,我們‘走出去’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正在排練節目的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振奮地說。

  “巢湖民歌是我們發展文旅的一張‘金名片’。文旅融合也讓巢湖民歌‘飛’得更遠。”李亞楠表示,該市在文旅項目謀劃、實施、推介等各環節,充分融入民歌元素,讓文旅項目和非遺藝術“比翼齊飛”。近年來,巢湖民歌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鄂豫皖三省五市大別山民歌邀請賽金獎等大獎。

  與非遺藝術煥新同時,文旅業態也全面煥新。“我們打造了涵蓋美食、觀光、水上運動等多種業態,滿足各類群體需求。”闞磊指著尖山湖畔一個個正在火熱施工的工地說道。據介紹,巢湖市持續完善文旅產業鏈條,在“內外兼備”上做好“文旅+”文章,一大批消費新場景、新標杆被接連打造。

  “以前老家人都笑話我,怎麼嫁到這個又偏又窮的地方。可自從村裡建起這個大項目之后,路通了、景美了、人多了,我們就像住在花園裡一樣。”在尖山湖逸趣園務工的尖山村村民龔愛萍說。

  得益於文旅深度融合,尖山村等多個村庄入選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涌動的“人潮”和“錢潮”,也“鼓”起了村民的口袋,提振起大家奔向好日子的“精氣神”。“現在一個月收入4000多元,還能照顧家庭,我很滿意!”龔愛萍高興地說。

  文旅融合串起了“老農人”的“致富夢”,也托起了“新農人”的“創業夢”。“我現在不但有了自己的事業,還能每天早上聽著鳥叫聲起床,騎車沿湖看風景,心情輕鬆自在。這對我來說是一件既幸運又幸福的事。”王俊坦言,他在茶舍找到了“詩和遠方”。

  在巢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王俊一樣,正上演“百鳥歸巢”的故事,實現“人”與“村”的雙向奔赴,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

  八百裡巢湖,煙波浩渺,風景如畫。展望未來,巢湖文旅的好風景還將持續“出圈”、“一路生花”。(許蓓蓓)

(責編:金蕾欣、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