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合肥“科技金融”大文章為何出彩?

2025年01月04日08:52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2024年度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發現的有效做法,合肥市“寫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賦能企業科技創新”的典型經驗做法獲通報表揚。

  2022年11月,合肥正式獲批建設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截至2024年9月,合肥全市科技貸款余額達3206億元、佔全省科技貸款比重達44%,帶動全市貸款增速持續居省會城市首位。目前,合肥科創板上市企業總數達到20家,居全國第6位、省會城市第2位。

  近年來,合肥市在聚焦“三地一區”建設中,堅持科技打頭陣,搶抓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強化“科創出題、金融答題”,高標准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金融高地,全市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格局正加速形成,科技企業加速由“鋪天蓋地”走向“頂天立地”。

  產品

  ——創新科技金融產品矩陣

  科創“幼苗”長成“大樹”,需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肥城市雲相關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成立之初,我們沒有房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手握數個專利卻無法及時變現,亟待解決資金周轉難題。”該負責人說。

  關鍵時刻,興泰租賃為企業“雪中送炭”,創新科技金融產品:通過設備售后回租、知識產權二次許可融資和知識產權融資租賃等方式,累計為合肥城市雲及其關聯企業提供債權融資1.52億元。

  面對眾多“嗷嗷待哺”的科創“幼苗”,合肥不斷深化科技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加速創新科技金融產品供給,推動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

  創新金融產品矩陣。合肥市科技金融產品加速高質量供給,目前,全市科創金融產品增至225款,較試驗區獲批前增長101%,其中信用類產品佔比76%、初創期產品佔比75%,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覆蓋率達86%。

  創新知識產權融資。針對科技型企業抵押難題,合肥設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積極發行知識產權証券化產品,落地全省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保險,不斷拓寬和豐富知識產權融資產品。2024年前三季度,合肥全市專利、商標權質押融資額超50億元,近三年近150億元,創歷史新高。“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創新”案例,成為全國金融開放領域經驗復制推廣事項。

  在科技金融產品創新中,為有效解決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總體規模佔比較小的問題,合肥市在傳統投貸聯動模式基礎上,通過省市聯動創新,實施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貸投批量聯動”試點改革。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市“共同成長計劃”累計為3574戶科技型企業授信1173億元,各項數據持續位居全省第一。

  “為打破傳統融資的壁壘,合肥市聚焦科技型企業首貸、信用貸等需求方向,支持金融機構主動前移服務,圍繞覆蓋企業起步、初創、成長、成熟全生命周期,構建‘貸投債保’多方聯動的產品體系。”合肥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汪駿飛表示。

  服務

  ——打造“專業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沒有專業化服務,科技金融大文章注定不會出彩。

  去年8月底,“皖企投融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月一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投融資路演活動在合肥經開區智能科技園舉辦,60多家投資機構、銀行等金融機構,項目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多個細分領域。

  作為全市首批科創金融工作站,合肥智能科技園科創金融工作站已舉辦投融資對接會、企業家沙龍、知識講座26場,幫助科創企業解決信貸融資6.87億元、股權融資5500萬元。

  實踐中,合肥市圍繞科創企業特點,有效提升專業性,為科創企業提供全周期、接力式、定制化的科創金融服務。

  建設專營機構。鼓勵駐肥金融機構積極向上爭取資源,設立科創金融專營機構43家,其中,總行級科創金融中心12家,實現國有大行總行級科創金融中心全覆蓋、總部級科創保險中心“零的突破”,各中心科技貸款余額增速均保持22%以上高速增長,高於全市平均貸款增速10個百分點以上。

  強化保險賦能。合肥支持保險公司創新科技研發風險保障產品服務,推出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等科技保險產品30余種,對企業投保科技保險給予40%保費補貼。

  在高質量專業化服務中,設立一年來的首批科創金融工作站累計開展融資對接240次,組織活動超百場,為近300家科創企業提供授信近15億元,構建“科創金融管家服務體系”,實現科創企業融資服務“專人辦”“就近辦”“小時達”。

  生態

  ——培育肥沃的科技金融“土壤”

  寫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說到底是要培育出肥沃的科技金融“土壤”。

  形成“系統化”政策機制。試驗區獲批后,合肥高水平編制《合肥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創新實施“十個一”重點工程和試驗區建設“六大行動”,組建市縣兩級科技金融工作專班,堅持月調度、季會商、年評估、及時協同解決問題、推廣經驗做法。

  探索“多元化”模式創新。積極謀劃,獲批“科匯通”試點城市,啟動中部及長三角首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基金,完成全國首個試點項目落地,為全市科技型企業引入“耐心資本”。創設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共同成長計劃”,推動銀企雙方開展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中長期戰略合作,授信模式由“看資產”轉向“看未來”。夯實服務支撐,線下開展科創金融工作站縣(區)全覆蓋計劃。

  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母子基金”布局產業鏈條,優化政府性基金管理體系。打造國有投資基金體系,依托“基金+產業”“基金+招商”“基金+基地”等新模式,引導帶動“雙招雙引”產業發展。實施“3200”上市后備企業培育方案,支持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

  隨著“組合拳”不斷發力,2020年以來合肥新增上市公司41家,2024年新增4家,居全國前列。2024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增信用債發行規模1456.25億元,同比增長26.57%。

  如今,隨著合肥科技金融“土壤”的不斷優渥,全國首單科技成果轉化公司債、全國首單“私募科技創新+專項用於集成電路”雙標債券、全國首批混合型科創票據、安徽省首單科技創新公司債、安徽省首單上交所知識產權及科技創新“雙貼標”ABS等均在合肥落地……“共同成長計劃”入選中國人民銀行科創金融改革優秀實踐案例,得到科技部、人民銀行等國家部委肯定。

  在“科技+金融”的化學反應中,截至目前,合肥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3萬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萬戶。

  面向新征程,合肥正在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攻堅克難,推動科創金融改革由“試驗”到“示范”,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上勇當先鋒,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合肥篇章。(許根宏)

(責編:金蕾欣、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