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烈山區:“一崗通辦”為民服務更便捷
“樓道燈不亮了,傍晚前能不能修一修?”11月8日下午,在淮北市烈山區楊庄街道新楊社區“居民會客廳”,62歲的居民齊秋亮向“一崗通辦”專員孫婉婉反映。孫婉婉聯系社區網格員實地查看后,立即將情況反饋給社區“事事靈”服務隊維修員閆永進和平兆虎,兩人迅速挎著“小背包”、攜帶梯子,趕到體東片區8棟三單元維修處理。
“一杯茶的工夫就修好了,‘居民會客廳’的服務真貼心。”齊秋亮高興地說。
今年4月,新楊社區搬掉辦事櫃台,撤走隔斷和窗口,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一件事隻進一次門、隻找一個人”的“居民會客廳”。
“以往群眾來辦事,根據辦事事項,分別在民政、社保等各個窗口辦理。”新楊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艷說,一方面,社區干部被動地坐等群眾上門辦事,下基層走訪時間不足﹔另一方面,不同窗口間的業務互不相通,辦事效率相對不高。
為解決基層人手不足,提升為民服務效率,今年以來,烈山區將“居民會客廳”融入社區治理,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圓心,輻射帶動街道、社區、小區、樓棟4個層面,實現全區16個城市社區全覆蓋。如今,在烈山區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擺放沙發、綠植、飲水機等,如同客廳一樣溫馨,居民上門直接與辦事人員面對面溝通交流。
社區將原有的五六個辦事窗口減為一兩個“一崗通辦”專員,推行“動態化值班、常態化走訪”工作模式,使大部分人力能夠下沉基層,零距離服務群眾。“‘一崗通辦’專員經過培訓,能夠現場解決群眾的大部分訴求,少量難題轉交,由專人跟蹤處置,群眾不用再次上門。”烈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程文昱說。
為確保群眾在“居民會客廳”反映的訴求得到有效解決,今年下半年,烈山區在新楊社區試點創新“小背包”服務——社區干部和網格員成為“背包客”,“小背包”裡裝有民情日記、政策宣傳頁、維修工具等,隨時上門解決群眾遇到的難題。
通過打造“居民會客廳”,烈山區16個城市社區精減下來的49名社區工作人員,常態化下沉一線,由原來“等人來、找我辦”變現在“上門去、我來辦”。目前,全區已累計接待服務群眾13258人次,解答政策咨詢6728次,群眾辦事時長平均縮短47%。(記者 吳永生 武長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