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向新︱安慶懷寧:小藍莓闖蕩大藍海

人民網記者 高飛躍
2024年11月06日09:0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智能溫控、自動滴灌、實時監測土壤PH值……近日,走進懷寧縣安徽波波果業有限公司的藍莓種植基地,各種“黑科技”讓人眼前一亮。

不同於傳統種植方式,基地內的藍莓均採用盆栽的方式在智能溫室大棚內生長。智能溫室大棚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對藍莓生長環境的精准監測和智能調控。

“現在隻需要1個人、1部手機就能管理幾十畝藍莓基地。”安徽波波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金龍感言,有了科技助力,種田更省心省力。

安徽波波果業有限公司藍莓種植基地。人民網記者 高飛躍攝

安徽波波果業有限公司藍莓種植基地。人民網記者 高飛躍攝

當地露天種植的藍莓普遍在五月上市,但劉金龍大棚內的藍莓三月便能成熟上市,產量也比傳統種植方式翻一番。

“有了智能化的種植方式,每一盆藍莓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營養,口感也更好了。”劉金龍說。

如今,和藍莓打了十幾年交道的劉金龍正計劃著逐步把公司的露天種植基地全部升級為智能溫室大棚基地。

“這種智能溫室大棚是未來的趨勢,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后期逐步在全縣推廣。”懷寧縣藍莓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曹良元介紹,懷寧縣不斷做強藍莓產業科技支撐,除了同安徽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展開合作,還建立了“科技特派員+”機制,成立省級藍莓科技特派團,指導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走進位於懷寧縣的安徽農業大學皖西南綜合試驗站,培育間內上百個各式各樣的玻璃瓶讓人眼花繚亂。

“藍莓產業要想發展好,良種至關重要。經過科研攻關,我們培育出多個早熟、質優、價高的優良品種,助力當地藍莓產業經營主體致富增收。”安徽農業大學皖西南綜合試驗站副站長盧秀兵說。

懷寧藍莓的“科技范”不僅顯現在品種培育和種植環節,在深加工環節,懷寧也走在前列。

2022年11月,國內首個“藍美1號”藍莓花色苷提取生產線在懷寧縣藍莓產業園正式投產。

“藍莓花色苷在食品、保健品、藥品等多個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安徽藍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俊介紹,公司的藍莓花色苷提取生產線提取效率和提取純度在國內都處於領先地位。

“滿產的話,每年可以消耗近3萬噸藍莓鮮果,產值達7.2億元,輻射帶動3萬余畝藍莓種植和2000余人就業增收。”許俊說。

同樣積極探索新賽道、闖蕩新藍海的還有安徽獨秀山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該公司的精深加工車間,一箱箱新鮮藍莓果經過生產線,搖身一變,成了藍莓酵素、藍莓果醋、藍莓酒……

安徽獨秀山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產品展示。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安徽獨秀山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產品展示。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鮮果的銷售周期有限,深加工才是王道!不僅延長了產業鏈還提升了附加值。公司現已開發出5大系列、20多個深加工產品。”安徽獨秀山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經理汪百根說。

像安徽藍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獨秀山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一樣從事藍莓深加工的優質企業,在懷寧縣並不鮮見。

近年來,懷寧持續推動科技賦能藍莓全產業鏈發展,建成集冷鏈、倉儲、分揀、深加工、交易為一體的藍莓產業園,現有藍莓精深加工項目10個,總投資20.55億元,開發藍莓系列產品30多種,藍莓深加工年處理能力達7萬噸。

在科技的助力下,近些年懷寧的藍莓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據了解,2024年,懷寧全縣藍莓種植面積達9萬畝,挂果面積6萬畝,鮮果產量3.6萬噸,綜合產值將突破75億元。

“按照規劃,到2025年懷寧縣將實現藍莓種植面積超10萬畝、深加工能力達10萬噸,接待游客100萬人次,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曹良元說。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