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從一項工程,看什麼叫韌性城市

鄒翔 徐靖 王曉飛
2024年11月08日09:0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早上九點,仍是高峰期,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橋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作為鏈接老城區與濱湖新區的交通大動脈,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交通壓力。

此刻,橋上各處的68個傳感器,正在實時搜集各種數據,對橋體安全進行檢測。

“包河大道高架橋是合肥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的一個部分,一般來說,橋梁自身老化、外部荷載以及氣象影響,都會給橋梁帶來風險,通過傳感器,可以監測橋梁形變,橋墩傾角等相關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分析,就可以預判風險,避免損失。”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李舒解釋說。

包河大道高架橋。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包河大道高架橋。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是保障城市燃氣、供水、供熱等系統安全運行的重大民生工程。2015年,合肥市依托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合肥院”),啟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2021年,“合肥模式”正式推向全省。3年多來,各地聯動推進工程建設、產業發展和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在全國率先實現省轄市全覆蓋。

臨近中午,在洞庭湖路與廣西路交口處,地上的井蓋被打開,幾名工作人員正在井下檢查設備,清華合肥院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龍飛則在旁邊進行數據登記。

侯龍飛指著井下一台紅色的圓柱體設備說:“我們正在檢查的是清華合肥院自主研發的燃氣檢測設備,該設備可以對可燃氣體濃度靈敏識別,根據窨井類型,周邊管線情況,智能判斷報警類別。”

燃氣安全監測。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燃氣安全監測。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在清華合肥院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大屏幕上,各種圖表、數據實時更新,今日預警情況、各類管線風險評估、監測設備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

安徽省城市生命線智慧監管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安徽省城市生命線智慧監管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清華合肥院執行院長袁宏永介紹說,結合目前已經開展的各項工作, 清華合肥院正在建設極端災害預報預警工程,簡單來說,就是針對超預期超規模災害的預判和防控,這項工程將在未來對城市安全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

如今,通過“點、線、面”結合,全面覆蓋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消防、水環境、綜合管廊等八大領域,布設100多種、8.5萬套前端監測設備,實時監測137座橋梁、7316公裡地下管網,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立體化監測網絡。

“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構建了護衛城市安全的‘數字哨兵’,實現‘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的轉變。”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沈國寶說。

截至2024年8月,合肥市已累計處置燃氣管網泄漏、供水管網泄漏、內澇積水、橋梁結構損傷等各類風險預警940余起,風險排查效率提升70%,事故發生率下降60%。城市“生命線”成為發展“安全帶”。

近年來,建設韌性城市受到越來越多關注,這一概念先后被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和黨的二十大報告,成為我國城市化戰略的重要內容。提高城市韌性、增強抗風險能力,正成為現代城市建設管理的重大課題。合肥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正是以科技賦能增強城市安全韌性的有益探索。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