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新丨阜陽布“車”
中國象棋中,“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現代產業發展中,“車”的重要性同樣有目共睹。
進入11月,天色黑得越來越早。下午5點剛過,颍淮大地天已擦黑,但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合園區的安徽華興車輛有限公司,卻沒有收工的跡象。車間內,工人們干得熱火朝天﹔車間外的空地上,堆滿企業生產的各式半挂車。
“等二期建好,場地就不會這麼擁擠了。”華興車輛副總經理沈林透露,去年,企業生產半挂車超6000台,產值5億元。
安徽,是汽車制造大省。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均位居全國第2。
言及安徽汽車制造,人們總是將目光聚焦合肥、蕪湖等地。但實際上,身為皖北“龍頭城市”的阜陽,也早已布“車”,並在一些賽道上,實現“領跑”。
皖北“龍頭城市”阜陽。龐成攝
整車:“專”“改”並進
產量大、產值高,這是人們對華興車輛的第一印象,卻並非其享譽專用車行業的“殺手锏”。
“我們在‘輕量化’上下功夫,在國內六軸、13米側翻自卸式半挂車市場,率先研制出5噸以內的產品,而競品大多在7噸左右。”沈林說,可別小瞧這減輕的2噸質量,“在我國,貨車+貨物的總質量是有上限的,車身減重,意味著可以多拉一些貨物。”
經過測算,減重后的半挂車,每年能夠為車主增加3萬元收入。
“隨著新能源貨車普及,我們的半挂車愈加受到青睞。”沈林解釋道,“新能源貨車車頭更重,想要運更多貨物,隻能在后面的半挂車減重上動腦筋。”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在發展整車上,阜陽立足市情、另辟蹊徑,瞄准商用車中的專用車、改裝車細分領域。
走進安徽開樂專用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各種各樣的改裝車。經過改裝,它們將載著汽柴油、危化品、面粉、牛奶等商品,駛向四方。
開樂改裝的用於運輸面粉的車輛。人民網記者 陳浩攝
開樂專用車,脫胎於阜陽地區汽車修理廠,年改裝商用車1萬台。“除了輪胎和用於支撐的‘馬腿’,改裝車的‘上裝’均由我們自主生產。”開樂專用車負責人周曉干表示,幾乎所有用途的專用車,開樂都能改裝出來。
“專”“改”並進,筑起阜陽汽車工業基本盤,也為當地制造業發展,以及爭先進位貢獻良多。
2023年,阜陽位列全國制造業百強市、GDP百強市榜單。
零部件:多“點”開花
構建汽車產業生態,離不開零部件企業支撐。
去年召開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提出,“加快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全面發展”“千方百計做大零部件產業”,並明確,“支持零部件產業向皖北地區延伸布局”。
線束,被譽為汽車的“神經”。著車、開燈、座椅調節……幾乎司乘人員的每一條指令,都得通過汽車線束完成。據了解,一輛汽車用到的線束,重約60—100公斤。
在阜陽市臨泉縣的立訊精密汽車電子產業園生產線,五顏六色的線束被懸挂於備料架。經過幾十道工序,一根根“神經”被組成一整個系統。
臨泉立訊精密生產線旁的備料架。人民網記者 陳浩攝
“每天,我們產出整車線束1000多套,主要供應奇瑞汽車的蕪湖、青島基地。”立訊精密工業(安徽)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按照規劃,產業園主要生產整車線束等產品,一期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
零部件企業的發展,不僅完善了產業配套,還與整車廠共同做大了產業“蛋糕”。
阜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以來,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連續5個月成倍增長﹔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25.9%,高於全部規模工業17.8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已經成為阜陽工業的重要增長點。
據人民網安徽頻道梳理,除常規“打法”外,圍繞汽車零部件,阜陽使出不少“妙招”,實現多“點”開花。
比方說,通過國資入股,招引中科海鈉等行業龍頭,布局動力電池新賽道。
中科海鈉倉庫內,等待出貨的鈉離子電池。人民網記者 陳浩攝
“2022年,我們在阜陽建成全球首條GWh級鈉離子電池規模化生產線,產品已經應用在量產車上。”阜陽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鯤表示,相較於現在新能源汽車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低溫和快充性能更優、成本更低。同時,鈉的地殼豐度更高,兩者的工藝、設備也大同小異。
據她介紹,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正步入成熟推廣階段。“接下來,我們計劃擴大產能,並重點發力重型卡車、叉車等市場。”
記者獲悉,阜陽還把培育壯大汽車零部件產業同縣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
今年9月,地處颍上經開區的安徽銳美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投產。“以銳美、森萍等項目為牽引,我們打造新能源汽車鋁制輕量化部件、汽車電子電器產業。”颍上經開區負責人透露,全區共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21家,其中16家已投產。
后市場:以“貿”取人
在“提振消費”的背景下,汽車后市場特別是汽車貿易重任在肩。
走進阜陽汽貿物流園,紅旗、奇瑞、蔚來、寶馬等汽車4S店琳琅滿目。這裡是全省最大的單體汽車銷售產業園區,也是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批准的首批省級服務業聚集區。
俯瞰阜陽汽貿物流園。李海鑫攝
“我們明確‘打造服務阜陽城市圈3000萬人的汽車后市場’目標,引導汽貿物流園以‘貿’取人的同時,謀劃改造提升項目。”園區所在的阜陽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楊世強描繪道,未來,園區將匯聚汽車公園、汽車文化長廊,以及越野賽道等后市場業態。
以“貿”取人,阜陽還大力推廣普及新能源汽車。
據阜陽市汽車辦統計,截至9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9.2萬輛、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長69.87%。
尤為重要的充電設施建設方面,9月末,當地充電樁保有量6.85萬個,位居全省第二,今年以來新建公共充電樁3646個、年度任務完成率約152%。
綜上所述,在阜陽,“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全面發展”的要求,已經轉化為一處處生動實踐。
阜南縣比亞迪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時66天。司東攝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成績的取得,既是阜陽布“車”決心、舉措的必然結果,也與這座城市具備的多重發展要素密不可分。
例如,區位優勢——地處皖西北的阜陽,距離合肥、蕪湖、武漢等汽車重鎮,都在400公裡以內。
還有資本加持。阜陽組建規模1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目前,基金首期2.5億元募集到位,並完成備案,進入運作期。
營商環境同樣重要。今年5月,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與阜陽市委、市政府負責人會談時,點贊了當地優越的營商環境。誠然,在阜陽市阜南縣,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時66天。
安徽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實現新提升,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當先鋒”。
實現這一目標,汽車產業是重點發力方向。
“立足阜陽市情,進一步寫好‘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全面發展’文章。”阜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制造環節,開展強鏈補鏈延鏈、上下游配套協作和配套企業引育等行動,進一步聚企成鏈、聚鏈成群。“為阜陽高質量發展,皖北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