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鬆縣柳坪鄉:以“綠”為底 向“美”而行

村子裡有小橋、流水、人家﹔門口有綠樹、池塘、繁花﹔房前屋后有蔬菜、瓜果、雞鴨……在安徽省宿鬆縣柳坪鄉,現代化的人居環境與田園牧歌式的農村生活兼顧並存。
在柳坪鄉,“人居環境‘再提升’,扮靚鄉村‘高顏值’”已經成為村民共識和自覺行動。“農村環境治理離不開群眾的參與支持,我們按照‘先淨、后美、邊整治邊鞏固’的工作思路,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讓群眾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角’,人居環境變好了,老百姓的笑容更多了,未來的日子更有奔頭了。”蒲河村黨總支書記吳洪峰說。
山水凝眸處,濃淡總相宜。蒲河村的美是大別山深處大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
柳坪鄉一直在致力於“竹海茶鄉,生態柳坪”建設向縱深推進,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山鄉,形成“一心、一廊、三帶、多點”格局,爭創省級森林城鎮。以柳坪鄉集鎮為中心,長溪河綠色廊道,墨兩、柳邱、柳朱三條主干線,7個行政村相互銜接,建成“林水相依、綠廊相連”生態體系,促進可持續發展。
美麗鄉村建設一直以來是柳坪鄉的特色與名片,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頭戲”。政府、村組、農民、企業和社會力量等多方面的作用正在發揮,已經形成合力。
“滴——”,一輛環衛清運車停在村民家門口,保潔員對門口兩個貼著不同標簽的垃圾桶掃碼、稱重、收集,相應的信息和積分落到各家垃圾分類賬戶。
“我們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建立健全農民參與機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個長期工程,必須要有長效機制,要久久為功。”龍河村黨總支書記鄭立飛說,這樣農村就會越來越適宜居住,也越來越有希望。
柳坪鄉地處大別山腹地,鄉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堅持向生態要效益,向綠色求發展,以“淨、綠、美”為目標,集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一大批村組面貌一新。
邱山村被稱為“天上的街市”,平均海拔600米,美麗鄉村建設完成之后,先后榮獲安徽省美麗宜居村庄、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安徽省鄉村旅游特色美食村等榮譽。邱山村黨總支書記吳合林說:“有‘生態立村’的共識與現實做基礎,邱山的生態文明之路越走越寬,邱山人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如今的柳坪鄉,“丑小鴨”變為“白天鵝”,“風景”變成“產值”,“美麗”變成“生產力”,山清水秀、民富村強的綠色家園吸引外地打工的村民回鄉發展。(司舜、 張雪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