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新︱煤城煥新記
近日,2024新能源熱交換產業全球創新發展大會在安徽淮北舉行。全球300多位新能源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山海同赴,共同探討產業發展新趨勢和科技成果轉化。
而作為“緣煤而興”、轉型升級中的淮北,在這場新興產業聚集的戰略機遇期,也正乘勢涅槃重塑。
近年來,淮北市圍繞“五群十鏈”產業,聚焦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綠色食品產業方向,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形成轉型動力的重中之重,深度整合創新鏈條催生“化學融合反應”,逐步走出一條從“一煤獨大”到多元競發的高質量轉型之路。
航拍淮北城區。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向“新”再升級,傳統產業積蓄新動能
淮北曾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依托原煤資源譜寫了一曲生機蓬勃的發展故事。而隨著煤炭資源枯竭、產業結構單一等因素疊加,淮北陷入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的困境。
城市興衰關鍵看產業,破局的關鍵也在於產業振興。如何“盤活”資源,帶來發展的新動能?
從淮北市區一路往南,駕車行駛約一小時后,人民網記者來到淮北臨渙化工園區,在這裡探尋淮北的“解題思路”。
淮北臨渙化工園區,原是從事焦炭、甲醇等煤炭粗加工的單一園區。近年來,園區聚焦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和精細化工產業,加強招商引資,積極延鏈補鏈,加快融入長三角分工協作體系,成為支撐當地傳統產業攀高向新的動力源泉。
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內,工作人員正在監測數據。 人民網 呂歡歡攝
來到位於園區的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乙醇生產企業,這裡正在上演“一碳多金”的故事——利用化石資源煤炭產出乙醇,讓這家老國企把採煤沉陷區的“歷史包袱”變成了“生態財富”。
乙醇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密度與汽油相近。我國煤制乙醇技術的攻克,做到了“點煤成金”,有效拉長了產業鏈,真正做到把煤“吃干榨盡”,實現“黑”轉“綠”。
作為全球最大的煤制乙醇項目基地,碳鑫科技總工程師朱磊在廠區介紹稱,公司煤制乙醇項目2023年12月28日啟動試生產﹔2024年2月28日一次性開車成功,6月份以來穩定生產。
他表示,目前,碳鑫科技的乙醇產品已銷往全國7個省份,南至廣東珠海,北抵河北石家庄,實現了產銷平衡。此外,碳鑫科技公司年產3萬噸乙基胺延鏈項目也在加快建設,預計2025年1月將完成安裝。
事實上,像碳鑫科技一樣憑借傳承幾十年的工業基因,真正做到延鏈、補鏈、強鏈,使產業向高端化發展的企業,在淮北市並不少見。
臨渙化工園區。淮北市委宣傳部供圖
繼續以淮北臨渙化工園區為例。目前,該園區已形成電子化學品、功能助劑、高端藥物中間體、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五大產業集群,年產值200多億元。
以此為起點,淮北市通過發展有特色、有基礎、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不斷進行產業鏈延伸,真正做到往產品高附加值的路子走,解題就變得游刃有余。
數據是最好的証明。今年上半年,淮北市省級重點項目開工率100%,居全省第1位﹔省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57.4%,居全省第5位,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提“質”謀未來,“非煤產業”構筑新優勢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淮北市委、市政府也開始在“非煤產業”上動腦筋。“既要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也要讓新產業不斷結碩果。”這是淮北市多年“爬坡過坎、滾石上山”得來的經驗。
10月23日上午10點,孟祥俊剛忙完手頭上的活,5000余頭高產荷斯坦奶牛在他的“一鍵操作”下,依次有序完成自動化擠奶工作。
“要把奶牛養得好、產奶量高,可是個技術活。”孟祥俊是淮北市曦強生態奶牛養殖有限公司的場長。他告訴記者,隨著牛奶產業升級和數字技術發展,粗放養殖模式早已行不通了。
如今,整個養殖場都依靠數字化系統管理,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有了顛覆性變化。從原料開始治理,更好地保障了一杯牛奶的安全、可靠和營養成分保留。
一頭頭奶牛在擠奶大廳進行自動化擠奶。受訪者供圖
曦強乳業借力數字賦能,全面提升一杯奶的用心量和含“新”量,是淮北市推動“五群十鏈”產業形成更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的一個縮影。
不止於此。從“老工業”到“新工業”,淮北全市瞄准產業定位,一批發展潛力大、質量高的新興企業正在為這座老工業城市“強筋健骨”。
走進位於淮北市杜集區的藍藍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有序地開展工作,趕制國內外客戶的訂單,各條生產線機聲隆隆,機械臂快速運轉,整個車間一派繁忙景象。
“公司主要從事高端裝備制造,擁有國際領先和國內一流的CNC精密核心部件提供商,從簽約到落地投產,前后僅半年時間。”公司負責人劉義明向記者介紹,項目建設年產1.2萬台套各類CNC部件(高端數控機床核心部件)及相關配套產品生產線,全部竣工后預估年產值2億元。
藍藍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產品。人民網 呂歡歡攝
除了藍藍科技,近年來杜集區還引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企業,形成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新動能。
優質企業紛至沓來,也讓這裡成為全新的產業孵化“熱土”,兩者雙向奔赴。
淮北市高規格成立產業工作專班,在規劃引領、載體建設、平台服務等方面多措並舉,下足“繡花功夫”,以親商、安商、穩商的良好環境,使政策效應更好更快地傳導到基層、到企業、到項目、到經營主體,激發淮北產業高質量發展活力。
數據見証著淮北前行的印記。2023年,淮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65.5億元、增長5.3%,高於全國0.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均創6年來最好成績。今年上半年,該市地區生產總值698.8億元,同比增長4.0%。
淮北,這座昔日“煤城”,今日展示出新的勃勃生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