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去年多項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 今年GDP增長目標為7%以上

人民網合肥1月17日電(記者韓震震)“把拼經濟穩增長促發展作為中心任務,多項經濟指標取得多年來最好成績,許多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1月16日,在淮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淮南市市長張志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回顧了2023年政府工作。
2023年GDP預計增長5.5%左右
報告稱,2023年,面對多重困難挑戰和艱巨繁重任務,淮南奮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聚焦重點攻堅克難,辦成了一批事關發展的大事要事,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急事難事,凝聚了共識、提振了信心、增強了斗志。
2023年,淮南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以上,其中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1.6%、72.3%,均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居全省第3位,稅收增長45.1%、居全省第1位。
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2023年,淮南市入選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國家綠色出行創建達標城市、全省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全省首批兒童友好城市試點,在全國城市信用監測排名中居第2位,政府透明度指數在全國較大的市中居第4位。
淮南市經開區“畝均論英雄”改革獲評全國改革專項創新案例,市高新區成為全省首批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潘集經開區獲評省新材料產業十強園區,田家庵區榮獲全省制造業發展增速十快區。壽縣入選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鳳台縣、潘集區入選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區)。
淮河能源集團榮獲全國煤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特等獎、全國兩化深度融合特別貢獻獎。淮河能源集團與安徽理工大學共建深部煤炭安全開採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安徽理工大學實現省屬高校A類學科零的突破,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入選首批省級大學科技園。淮南師范學院在省屬高校科技創新“賽馬”中位居前列。淮南聯合大學、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入選省高職院校“雙高計劃”。
把發展制造業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2023年,淮南市成功舉辦第二屆淮南轉型發展大會,把發展制造業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編制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制造、新材料、綠色食品4個千億產業發展規劃和工作方案,啟動實施制造業發展4個三年倍增行動、數字賦能制造業行動、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行動,改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服務企業、科技創新調度推進和考核評價機制,新引進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210個,其中50億—100億元項目7個、100億元以上項目3個。
同時,淮南城市更新加快實施,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取得顯著成效。鄉村振興扎實推進,糧食總產322.4萬噸、實現“二十連豐”,全國首個農業生產“大托管”產業服務平台上線運行,“大托管人才智庫”入選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淮南模式”入選全國深化改革優秀典型案例。
2024年GDP目標:增長7%以上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淮南加快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一年。
關於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報告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8%,糧食產量、碳排放及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十個更加”推動2024年重點工作
“隻要我們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奮發進取、扎實苦干,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道路一定會更加寬廣,重振老工業城市雄風的願望一定能加速實現!”關於今年的重點工作,報告用“十個更加”著重介紹。
“十個更加”,分別是更加高效落實政策措施,更加突出制造強市建設,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發展,更加統籌規劃建設治理,更加扎實抓好鄉村振興,更加強化鍛長補短,更加突出綠色低碳發展,更加主動防范化解風險,更加用心用情改善民生,更加注重高水平改革開放。
其中,報告提出,增強研究政策、搶抓政策機遇的能力,統籌抓好擴投資、穩煤電、促消費、活市場,提升縣區發展支撐力,奮力實現經濟穩中向好、爭先進位。實施先進制造業投資“領跑”計劃,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0%、25%以上。聚焦七大新興產業,實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構建“龍頭+集群”產業生態。
此外,報告還提出堅持科技強市、教育強市、人才強市一體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聚焦城產人融合發展,堅持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治理一體化,推動城市空間縫合、資源整合、發展聚合,提升城市人口集聚力、資源配置力、核心競爭力。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著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