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經開區:“國考”蟬聯前六背后的“三張名片”

陶偉
2024年01月12日14:3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2023年12月28日,商務部公布2023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回憶排名公布前等待的緊張感,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露頗為感慨。但場面又隨即興奮起來——“又進前六!”

這意味著,合肥經開區連續2年在國家級經開區“大考”中保持全國第六,長三角第三,連續3年位居全國前十。

合肥經開區鳥瞰圖。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合肥經開區鳥瞰圖。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緊張縮影了合肥經開人頭頂的巨大壓力。2022年公布的國家“大考”中,合肥經開區首度躋身前六,排名較上年度提升四個名次。“在‘拼經濟’促發展的熱潮下,開發區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一步慢不得,等不得。”張露坦承,彼時,“能不能保住第六”成為開發區上下的普遍擔憂。

結果令人振奮。曾經的“擔憂”也繼而轉化為合肥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自信”。從“爭六”到“保六”的蟬聯背后,映射出的是“安徽工業第一區”“制造”“科創”“開放”三張熠熠生輝的名片。

第一張名片是“制造”。

一組為人津津樂道的數據便是最好佐証:這裡產出了全球1/8的筆記本電腦,全國1/4的冰箱、1/4的叉車、1/5的終端存儲器。

1993年設立的合肥經開區,靠著四家企業起家,30年風雨兼程,已隆起為安徽制造業版圖的一塊高地:近三年,全區GDP每年跨一個百億台階﹔規上工業總產值佔合肥市的31.8%,合肥規上工業“三分天下有其一”﹔另一個側影:2023年,合肥市新增6家百億級企業,經開區佔有3席,全區有14家龍頭企業位列安徽企業百強,入選數居合肥市之首。

制造的“底氣”,源於合肥經開區產業的“強健體魄”。這裡構建起“3+6”產業體系,即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3大戰新產業,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智能終端、快速消費品、公共安全6大主導產業。

通富微電子生產車間。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通富微電子生產車間。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引人矚目的是,逐“綠”向“新”,正讓合肥經開制造打開了“先進制造”的畫風。

走進海爾合肥空調互聯工廠,偌大的廠區裡沒有忙碌走動的生產工人,取而代之的是可“透視”零部件內部的攝像頭、戴著AI眼鏡有條不紊巡視的檢測人員……在這裡,先進算法、數字孿生和知識圖譜等技術已融入家庭中央空調的研發、生產和測試等環節。

在這個全球首座家庭中央空調“燈塔工廠”,機器人與人工完美協作,讓生產過程走向全自動化和智能化,產品不良率下降58%,人均效率提升49%,單台制造費用下降22%。

智能家電是合肥經開區的產業“家底”。創新春風吹拂,再次煥發勃然生機。2023年全年實現“四大件”產量近4000萬台,淨增產值60億元,達到650億元。

還需補充一句的是,安徽全省5家“燈塔工廠”,其中4家位於合肥經開區。而它們均源於傳統制造產業的“蛻變”。

作為合肥經開區傳統產業之一的智能家電產業,如今,合肥經開區制造業“綠”意盎然。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合肥經開新增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截至目前,全區共計8家國家級綠色工廠,7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均居合肥第一。

新橋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新橋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不只是“綠”,更有“新”。

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

這裡落戶了大眾、蔚來、江淮3家整車企業,集聚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80家,形成了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及配套服務的完整產業鏈。2022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量14.8萬輛,佔合肥的98.5%、安徽的35.1%。預計至2025年末,合肥經開將形成年產202萬輛新能源整車的生產能力。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蔚來總裝車間。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蔚來總裝車間。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數據顯示,2022年,合肥經開區實現全口徑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400億元,佔合肥全市40.6%。

據悉,未來,圍繞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三大戰新產業,合肥經開區將打造創新能力領先的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存儲芯片產業集群,具有國內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創新高地,建成長三角醫藥創新策源地。

第二張名片是“科創”。

合肥經開區的科技創新實力有多強?

先走進一家企業:

在合肥經開區盟維科技,一種鋰金屬電池正被應用於新能源飛機上。其最長可以使一架新能源飛機持續飛行10個小時以上。

得益於科技創新,盟維科技打通了通用航空領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動力電池的瓶頸。該企業將在合肥經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鋰金屬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這也使其可以成為世界范圍內最早實現500瓦時公斤級能量型鋰金屬電池產品批量交付的科技型企業。

再細讀一組數據:

這裡培育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92家,設立各類研發機構389家(國家級研發機構20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1家﹔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數11292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02.4件,是合肥市平均水平(70.2件)的2.9倍﹔建成24個科技園區、面積340萬平米,在建設園區3個、面積48萬平米﹔科技園區入駐企業750家,其中規上141家……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這般科創“矩陣”噴薄出產業的“含金量”。2022年,合肥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76.2%。

事實上,在合肥經開區“科創”名片的另一面,更為人期待的是其蘊藏的創新“爆發力”。

首先,高能級創新平台如“雨后春筍”。合肥經開區已與清華等國內7所雙一流高校、中科院力學所等中科系院所深度合作,探索“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科創產業育成模式﹔大眾全球研發總部、蔚來全球研發中心、長鑫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等行業頂流研發力量匯聚……

其次,“科技+產業”生態葳蕤蓬勃。合肥經開區正著力構建“兩湖科創圈”,培育“四生”(產業、科創、生活、自然)融合生態,打造鏈接國際的科創生態圈。截至目前,“兩湖科創圈”已形成7大創新平台、17個眾創空間、19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引進大學本科及以上人才4萬余人。

再者,“基金叢林”迅速壯大。合肥經開區設立、參股及引進基金55支,基金總規模超過1553億元﹔各類基金投資區內項目223個,投資額超252億元。

而這正是合肥經開區未來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先導區”的“底氣”所在。

還有一張名片是“開放”。

作為改革開放背景下成立的開發區,開放的基因早已嵌入合肥經開區成長的肌理:佳通、日立、正大飼料、可口可樂,合肥經開區起步之初的“五張王牌”,有四張源於外資。

如今,肌理更為“健碩”。截至目前,合肥經開區落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93家。2022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6.7億美元,實現進出口205億美元,佔全市38%、全省18%。

序章還在書寫。

2023年5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合肥經開區共同簽署協議,宣布投資超10億歐元,建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全資控股科技公司。公司集整車研發、零部件研發和採購職能於一體,將成為大眾集團在中國最大的科技和創新中心。

中德合作創新園國際會客廳。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中德合作創新園國際會客廳。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成長中,合肥經開區綻放了不同的開放格局。

在此,合肥經開綜保區排名全國前十﹔安徽自貿區合肥經開區塊以佔全市0.2%的面積,貢獻了全市25%的進出口額﹔新橋機場穩定運行多條國際貨運和客運航線﹔派河國際綜合物流園深度參與合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運行。

當然,對於開放,合肥經開區萌生更高的追求。“高水平改革開放先行區”便是它的下一個成長目標。

從“制造”到“科創”再到“開放”,合肥經開人胸懷世界,開啟了“科技創新策源先導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聚區、高水平改革開放先行區、國際化都市圈新興區”新的征程。

一個“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正在招手。

“三張名片”之外,還蘊藏著一代代合肥經開人奮力拼搏的“精神名片”,而這無疑是合肥經開區一路進階的最強動能!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