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近12個月以來,合肥市城市信用監測排名居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第4位,前不久,該市獲評全國“2023年度信用建設成果觀摩會先進單位”稱號。
近年來,合肥市積極搭建服務平台,不斷挖掘信用場景創新,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創業、醫保、勞動保障等方面,讓信用成為惠企便民的“寶貴資源”。
2020年5月,合肥市正式上線運行 “信易貸”平台。作為合肥市唯一的企業融資綜合服務平台,該平台通過打通稅務、社保等16個部門的“數據孤島”,歸集政務數據6億余條,打造了“1分鐘申請、3分鐘放款、0見面審批”的合肥“130”融資模式,顯著提升了中小微企業的獲貸率和獲貸額。
截至目前,合肥市上線運行的“信易貸”平台企業注冊數突破39.5萬,入駐金融機構65家,累計發布金融產品394款,平均授信利率低至4.41%,授信規模突破2000億大關。
合肥市將誠信建設融入城市勞動保障體系建設之中,對勞動保障誠信等級不同的企業實行差異化管理,並落實誠信激勵機制。對信用良好的誠信示范單位“無事不擾”, 對信用較差的C級單位,採取重點監管、嚴厲懲罰。2020年以來,通過差異化繳存農民工工資保障金,企業共免繳、少繳1.5億元。
為促進信用應用創新,合肥市將信用體系建設應用到家政領域,打造了合肥市家政服務綜合公共信息網絡平台。該平台通過打通信用合肥背景核驗接口、對接公安部門犯罪信息核驗渠道,整合市場監管、人社、衛健、公安、信用信息等數據,為入駐家政服務企業和人員建立信用檔案,推行“一人一証(碼)”,助力“放心家政”進社區。截至目前,該平台已錄入信息建立誠信檔案1.75萬人,核對企業、家政人員信息5萬余次。
在醫療保障方面,合肥市醫保局積極探索醫保基金由“監督管理”向“信用管理”轉變,構建便民服務、基金清算、行業自律、價格招採、信用監管“信用+醫保”五大應用場景,對住院醫療機構基金年終清算實行“一補一獎”,根據信用等級設置獎懲系數﹔根據上一年度醫保信用考核結果等次,決定定點零售藥店、非住院醫療機構是否優先納入職工門診統籌定點管理﹔對醫保醫師開展年度考核,並記入醫保醫師信用檔案。
合肥市信用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形成了“信用+家政”“信用+醫保”“信用+投標保函”“信用+交通出行”等一系列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獲國家、省級認可。(記者 豐靜)
·編后·
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社會,誠信都是無價之寶,是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基石。合肥市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橫向延伸、縱深拓展,積極引導企業和個人知信、重信、用信、守信,為城市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