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你所不知道的阜陽④︱兩萬臨泉“雜技人” 一手絕活闖天下

人民網記者 韓震震 王曉飛
2023年11月30日09:0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提起安徽阜陽,你會想起什麼?

如果你沒去過阜陽,印象裡它或許只是農業大市、“百億江淮糧倉”,腦海裡可能對它還停留在“千萬人口大市”“農民工輸出大市”的固有認知。

如果你沒去過阜陽,或許隻知道,這裡有“舍小家為大家”的王家壩和用奉獻鑄出的“王家壩精神”。但你所不知的是,它還是安徽的工業重鎮、皖北的龍頭城市,既有千億級產業集群,也有持續涌現的“黑科技”,它們正不斷填補著“國內空白”。

阜陽到底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寶貝”?其實還有很多。本網推出系列報道“你所不知道的阜陽”,帶你認識一座千萬人口大市的另一面

臨泉雜技人帶來的魔術表演。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臨泉雜技人帶來的魔術表演。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每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雜技動作背后,都需要經過毅力、勇氣、細致、合作等方面的千錘百煉。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戶籍人口229萬,有“全國第一人口大縣”之稱,又因糧食生產和畜牧養殖而聞名。但很多人不知道,雜技也是臨泉名片之一,每年約2萬“雜技人”走南闖北,用一手手絕活闖蕩市場,在傳承技藝的同時,不斷展示著這種民間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

雜技絕活走四方

頭頂圈、倒立、魔術、集體空竹、地圈、車技……10月16日,第六屆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在臨泉縣開幕,一個個精彩節目令人目不暇接:有的技藝精湛、有的配合流暢、有的驚險刺激、有的柔美飄逸。

從2009年的第一屆開始,以“安徽”命名的“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就一直在臨泉縣舉辦。究其原因,是臨泉雜技的悠久歷史以及在全國的影響力。

在臨泉縣博物館內,陳列著一件西漢時期的陶戲樓,其中第二層、第四層塑有雜技俑,可見當時這裡的雜技就已廣受歡迎。如今,經過千百年的技藝傳承與改進,臨泉雜技歷久彌新,2014年,該縣被中國雜技家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雜技藝術之鄉”。

臨泉縣還有一批遠近聞名的雜技專業村,如耿庄、韓楊寨、彭寨、彭小廟、韋小庄等,其中韋寨鎮的韋小庄是中國雜技家協會命名的“中國雜技專業村”,全村35戶200余人組建了30多個雜技團隊,號稱“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人人有一手”。

在臨泉舉辦的安徽省第六屆民間雜技藝術節上,雜技演員表演集體空竹。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在臨泉舉辦的安徽省第六屆民間雜技藝術節上,雜技演員表演集體空竹。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我們村的雜技團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有的會帶徒弟,像我們夫妻倆就帶了4個徒弟。一團一車,在全國各地從事雜技表演。”今年55歲的韋學紅,從小就跟父母行走四方,成家之后,夫妻二人開始單干,如今他的兩個兒子也各自成立了雜技團隊。

除了以家庭為單位,改革開放后,臨泉也涌現出不少成規模的雜技團,比如高塘雜技團、迎仙雜技團、飛燕雜技團等,鼎盛時期,較為規范的雜技組織遍布全縣各個鄉鎮。臨泉“雜技人”用一手手絕活擁抱市場經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迎仙雜技團創始人侯德山、飛燕雜技團創始人尹燕春都是身懷絕技之人,他們常年在全國各地演出,被譽為“仙游長城內外,燕飛大江南北”。尹燕春還曾擔任中國雜技家協會理事、安徽省雜技家協會副主席。

民間藝術創輝煌

臨泉雜技生活氣息濃厚,有中原文化的粗獷,也有江南水鄉的柔美,形成了“新、奇、巧、險”的藝術特色,而被冠以“民間”二字,是因為其既接地氣受百姓歡迎,又因群眾基礎扎實,傳承、發展和創新主要在民間。

在臨泉舉辦的第六屆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雜技演員在表演互動魔術。趙懷永攝

在臨泉舉辦的第六屆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上,雜技演員表演互動魔術。趙懷勇攝

近年來,臨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雜技文化的傳承發展,深入挖掘民間雜技藝術資源,加大政策扶持,支持民間雜技團隊,創辦雜技藝術學校,鼓勵雜技藝術創新,舉辦“民間雜技藝術節”等活動,不斷推動雜技藝術發展邁上新台階。

為推動雜技藝術傳承創新,臨泉縣不斷壯大傳承隊伍,目前,全縣共有1人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6人。

在地方推動下,臨泉雜技先后登上《出彩中國人》等知名欄目﹔多次受邀在安徽大劇院參加文化惠民雜技專場演出﹔隨團赴埃及、泰國、瑞典等國家進行“歡樂春節”演出活動﹔2021年,臨泉雜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此外,臨泉還打造了長官雜技小鎮,其中包括雜技小院、雜技大劇院、雜技廣場、雜技樂園、雜技博物館等,讓人仿佛進入了一個雜技的世界。在臨泉高鐵站,細心的旅客下車時會發現,站台護欄上的“臨泉”二字,也是兩個人在做雜技動作。

據臨泉縣統計,目前該縣每年在外演出的雜技團隊近千個,從業人員超2萬人,年綜合收入超過15億元。

臨泉“雜技人”在表演。趙懷永攝

臨泉“雜技人”在表演。趙懷勇攝

全新理念續新篇

多年來,臨泉雜技從民間草根藝術起步,一步步登上更高舞台,同時這門技藝也在市場、傳承等方面遇到諸多問題。未來如何破局?很多人都在思考。

“臨泉的雜技一直以‘新、奇、巧、險’著稱,未來想要更好發展,還要再加一個‘美’字。”今年53歲的尹波,從小跟隨父親尹燕春走南闖北,常年帶領團隊活動於發達地區,多次獲得全國、省級雜技大獎,並擔任中國雜技家協會理事,他對“傳統雜技如何跟上時代”有著深刻認識。

為了讓雜技充滿美感,近年來,尹波嘗試將舞蹈、話劇、魔術、武打、影視特效等元素融入雜技,創作出雜技劇《我要當紅軍》《英雄張蘊華》《少年姜子牙》等作品,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響和社會效果。

這種新理念也被越來越多的臨泉“雜技人”所接受。如今,臨泉雜技團隊每年都會創作出一批新節目:2022年,臨泉雜技單手頂《成長的煩惱》獲“向人民匯報”——喜迎二十大優秀節目獎﹔2023年,臨泉雜技《軟鋼絲》在法國第十屆巴約國際馬戲節上獲得金獎。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趙懷永攝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趙懷勇攝

除了節目創新,臨泉縣也在不斷探索雜技人才培養方式。“以前有的教學方法不科學,練到最后個子都長不高。現在不一樣了,練雜技先練體形、舞蹈,各個部位的肌肉練好了,人看起來很養眼,練功也是事半功倍。”尹波說。

臨泉“雜技人”還格外重視提升年輕學員的文化素養,比如臨泉縣宏揚雜技藝術學校努力做到學習書本知識與傳習雜技藝術兩不誤﹔臨泉縣神龍雜技藝術學校將雜技與武術、影視表演相結合,培養了大量雜技復合人才﹔臨泉縣豪杰雜技藝術學校則與全國各大雜技院團合作辦學,為雜技院團輸送尖端人才。

隨著兩萬臨泉“雜技人”遠走四方,這門發源於地方的民間技藝逐步被市場接納,而這座被稱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縣”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也正被人們所知。

相關閱讀:

你所不知道的阜陽:“千萬人口大市”的另一面

你所不知道的阜陽①︱新材料不斷填補“國內空白”

你所不知道的阜陽②:全國每5隻動力電池就有一隻“界首造”

你所不知道的阜陽③︱太和藥商“買全國、賣全國”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