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颍上:小鴨蛋“滾”動億元企業

2023年09月27日16:5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中秋節將近,位於颍上縣經開區的安徽龍耕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平日更忙了。“早上和上午是我們自己的業務員朝外拉貨,供本地和周邊大型商超、飯店﹔下午都是快遞公司的物流車,要裝車發送網上的訂單。”龍耕食品有關負責人李恪說,公司生產的烤鴨蛋、泥蛋,在線上線下都很暢銷,預計到年底可實現產值1.2億元。

一顆顆普通的鴨蛋,從龍耕食品公司的生產、包裝線上“滾”下來,就“滾出”了一條上億元的產業鏈。

現代機器+傳統工藝

走進龍耕食品公司的生產線源頭車間,可以看到現代機器與傳統工藝同時運轉。

“這些都是我們剛剛養殖場和農戶家中收過來的鮮蛋。”李恪介紹,成箱的新鮮鴨蛋放在一旁,在工作人員精心操控下,分散著“滾”上分揀機器。

“這是我們花大價錢引進的最新機器。”一枚枚鴨蛋在機器上滾來滾去,自動根據不同重量,在不同的位置落下來。“機器會根據鴨蛋重量,自動分級。”李恪介紹,他們共分為5個等級。更神奇的是,分揀機器可以通過聲波震動,自動識別出有破損、裂紋的鴨蛋。“有些裂紋肉眼都看不到,交給機器最放心。”李恪指著機器末端。

分揀后,鴨蛋們就要裹泥腌制啦!腌制環節,龍耕食品選擇堅持傳統的笨方法。“傳統工藝腌出來的鴨蛋才更香、更有小時候的味道。”近兩年公司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關鍵就是堅持老工藝,留住了兒時的味道。

車間裡有多個黃褐色的大桶,散發著些許咸腥味。“這裡頭就是草木灰、草木灰,加上一些調味料。”工人圍在大桶旁邊,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枚鴨蛋均勻地裹上泥,“就跟以前家裡腌鴨蛋一個樣。”

鴨蛋裹上黃泥后,被運至恆溫車間,靜待時間給予新的風味。“車間溫度基本控制在28-29度,平均腌制20天。”李恪解釋,恆溫腌制的鴨蛋質地均勻,口感更好。完成腌制的鴨蛋再經過烘烤、殺菌、包裝,經過線下線上多重渠道銷售出去,搭乘物流車輛,走向市內外市場。

從小作坊到大工廠

李恪和公司創始人都是颍上人,很了解本地尤其是八裡河周邊鴨蛋的優勢和特色。“其他地方的人也認可,但我們總體上體量小、影響力不大,很難成氣候。”2016年11月,龍耕食品在颍上經開區注冊成立,大量收購颍上及周邊地區農戶和養殖戶的鴨蛋。“前幾年是租的廠房。”疫情期間,龍耕食品抗住一次次市場波動,生產規模穩步擴大,品牌影響力也逐漸提升。

去年,龍耕食品在颍上縣經開區建設了自己的工廠,並順利投產,成為一家集鴨蛋生產、銷售、加工、運輸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龍耕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裡,不僅有分揀、恆溫腌制、烘烤、真空殺菌、包裝等多個生產車間,還有專門的視頻直播間。

生產車間裡,鴨蛋在從一個環節滾到下一個環節﹔庫房裡,產品袋、禮盒分門別類碼放、裝卸,老板接待著一波又一波客人﹔各大電商平台上,“御福緣”“陳小手”等品牌穩居銷量前排……

產業鏈向兩端延伸

“這棟樓是我們的蛋黃醬生產車間,節后就可以啟用了。”李恪介紹,公司品質部和技術研發部經過研發和考察交流,已經掌握了較成熟的蛋黃醬制作工藝。

“我們已經嘗試生產了一部分,市場反響不錯。”李恪介紹,蛋黃醬項目投產后,公司可年產500萬平瓶蛋黃醬。上馬蛋黃醬項目不僅可以增加產品品類,提高產品附加值,也提高了破損裂殼鴨蛋的利用質效。

向下游拓展利潤空間的同時,龍耕食品也不斷向上游“開疆拓土”。近年來,該公司發展了2個養殖場和一個育雛廠,也與本地養殖戶及周邊養殖合作社合作,定期收蛋,目前已帶動150戶養殖戶發展蛋鴨養殖,為周邊村民家門口就業提供了機會。下一步,公司將繼續走好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打造“電子商務+”“互聯網+”產業服務模式,推動當地農產品銷售與電商的深度融合。(李方達 劉金華)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