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踏上“鎂”好新賽道 跑出發展加速度

9月22日上午8時55分,距2023池州汽車輕量化暨鋁鎂輕合金新材料發展論壇開幕還有不到五分鐘。
正對著論壇主會場是一間面積不大的展廳,被池州本地50家公司帶來的百余件展品填得滿滿當當。吳育洪正操著一口不算流利的普通話,連說帶比劃地向與會嘉賓介紹各樣零件,“公司主要從事新型半導體功率器件設計生產,這是貼片鋰電保護器件,是新能源汽車必要的電子配件。”
展廳裡琳琅滿目的展品吸引了與會嘉賓的注意。人民網 胡雨鬆攝
吳育洪是安徽先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此前一直在潮汕地區打拼。直到今年,公司將生產基地落戶在池州,吳育洪也成了“新池州人”。“潮汕地區五金行業比較發達,我們公司做新材料電子配件,更希望能落戶到上下游產業鏈比較完整的地區發展,多方考察后,最后落腳到了池州。”吳育洪說。
池州,這座安徽西南地區的小城,過去二十年裡多以“好山好水好風光”示人。最近兩年,當安徽省將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領域確定為著重發力的“新賽道”時,不少人突然發現,原來池州在這些領域早已布局多年。
鋁鎂新材料產品應用場景廣闊,日常生活中要用到的筆記本電腦、手機等各類電子產品元件,醫療器械中心血管支架都少不了它的影子。而在更常見的應用領域中,鋁鎂新材料因其輕盈、堅固等屬性,成為汽車門檻梁、防撞梁、橫梁,列車座椅、電網接觸支架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材料中的首選。
在池州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每天都有數百輛滿載貨物的大貨車滿載著鋁鎂輕合金制品在園區內駛入駛出。
作為池州新材料產業最早的“探路者”,劉沛峰在2015年創辦池州市安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展廳內,擺放著一款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開發的烯碳鋁合金。該合金能將傳統鋁合金抗拉強度最高提升至35%,電導率提升6.5%,而延伸率依然保持不變,為進一步加工和塑性保留空間。劉沛峰介紹,隨著新能源汽車實現輕量化,對材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既要堅固,質量又要輕”,而這恰好也是鋁鎂合金材料的優勢所在。
自劉沛峰創業以來,對技術研發和材料在多領域的應用尤為重視。“這是高鐵接觸網線支架,目前已經在國內多條高鐵線路上投入使用。”劉沛峰拿著一款形似弓箭的產品介紹,這款高鐵接觸網線支架的核心技術由公司與合肥工業大學團隊合作攻關完成,可以承受每天上萬次的交變電應力考驗,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使用壽命可達二十年之久。
為支持鋁鎂輕合金在更多場景、領域內應用,池州市正在搭建一批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如攜手合肥工業大學建成運營輕合金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啟動首批4個產學研合作項目﹔成立池州市鎂基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與上海交大、重慶大學等鎂基新材料領域的院士團隊開展研發合作……
一個個從無到有的項目,一項項從“0”到“1”的跨越,無不彰顯著池州深挖鋁鎂新材料應用空間和潛力,而2021年12月,總投資148億元的寶鎂輕合金項目開工建設,也讓池州在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時有了更充足的底氣。
借助寶鎂項目的“蝴蝶效應”,今年以來,池州市新引進鎂鋁輕合金產業億元以上項目15個,總投資88.37億元,池州市正加快集聚鎂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優勢,在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和青陽縣聚焦鎂鋁輕合金等汽車輕量化材料及零部件領域,在東至縣聚焦新能源電池及其原材料領域持續發力,在池州構建起全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此次汽車輕量化暨鋁鎂輕合金新材料發展論壇的舉辦,對池州而言同樣是一個重要契機,我們將發揮鋁鎂輕合金新材料領域優勢,加快培育一批汽車鎂鋁輕合金輕量化新材料制造和核心零部件深加工企業,聚力招引一批底盤構件、車身構件等領域頭部企業,重點打造汽車零部件輕量化生產基地。”池州市經信局局長趙暉介紹,目前,池州全市共有汽車零部件企業72家(其中規上企業51家)、后市場企業66家,在談、簽約、在建項目44個。
據了解,下一步,池州市繼續通過堅持以創新驅動“鋁鎂”新材料產業發展,強化“龍頭+配套”“科創+產業”“基地+基金”“節能+降碳”等舉措,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