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雙招雙引”新攻勢越打越響,營商環境感召力越來越強,有企業家感慨——
“不能再錯過安徽”

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 記者 徐旻昊 攝
這是一個關於安徽的有趣問題。
為何這個曾經存在感不強的“小透明”省份,如今在企業家和投資者眼中成為一片投資熱土?為何在去年疫情影響和“三重壓力”沖擊下,安徽全年投資增速能一躍沖到全國第六,並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答案是——感召力。
感召力,是一種人格特質。同樣,一個地區、一個省份也有著類似的“感召力”。
“安徽發展勢頭強勁,營商環境好,對海內外投資者很具感召力。”前不久,來安徽考察的歐力士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劉國平這麼說。
“安徽發展優勢明顯,營商環境感召力強。”去年底,組織多家跨國藥企高管、科研院所專家組團來安徽洽談的齊濟投資創始管理合伙人張莉表示。
靠著這種“感召力”,安徽“雙招雙引”新攻勢越打越響,高端要素集聚度越來越高,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等碰撞出越來越多激情的“火花”。
“錯過浦東、錯過深圳,現在決不能錯過安徽。”一位企業家在與安徽省領導見面時由衷感慨。
政府“有為”,投資“可為”
今年2月,一家來自土耳其的全球知名船舶服務技術公司與阜南縣簽約,投資102億元的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研發生產項目落戶於此。
國際大企業投資百億元到安徽的一個縣?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這家土耳其企業——紐龍船舶集團總裁努曼道出了原因:“這裡的政府工作人員十分懂企業、值得信任,交往越深,越覺得這裡營商環境優越,堅定了集團投資的決心。”
哪有什麼“投資奇跡”,隻不過是有人在默默努力,擦亮了營商環境招牌。
阜南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研發生產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奠基僅用50多天。而在去年,阜南縣曾引進的比亞迪項目同樣刷新辦事速度,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不到1個月的時間,實現了百億元項目“當年洽談、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
投資的感召力,源於一個地區長期打磨的營商環境。簡單而言:政府“有為”,投資才能“可為”。
沒有營商環境的“綠水青山”,哪來企業發展的“金山銀山”。去年以來,安徽各級黨委、政府推進“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開展了“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優環境、穩經濟”活動,聚焦企業反映強烈的堵點痛點難點,打好“組合拳”、送去“及時雨”、解決“老問題”,持續擦亮營商環境招牌。
對企業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高效的政務服務,無疑是企業發展的強力“助攻”。
在安徽,實現了“1抵40”式的便捷。今年2月,《安徽省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証明實施方案》印發實施,“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替代原有相關証明改革全面推行,企業在辦理上市、融資等事項時,隻需辦理一份“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即可代替過去可能最多要跑40個政府部門開具的“無違法違規証明”,企業不用再多頭跑、多次跑。
改革實施兩個半月,已累計為企業提供信用報告查詢19萬次,替代傳統無違法違規証明6萬余份,預計全年可替代30萬份以上。
“少跑許多趟路,少開好多証明,這樣的政策讓我們更好聚焦於業務,給了我們出色的體驗。”合肥圖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張亮說。
出色的體驗,不僅在於“提效”,更在於“處處為你著想”。
“不用我們自己操心,無須資料、無須申請、無須找人,通過‘免申即享’收到‘建筑承包資質二級升為一級’的獎勵資金20萬元。”安徽惠農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巍深有感觸地說。
王巍所說的“免申即享”,如今在安徽越來越常見。
今年,安徽企業享受涉及經信、商務、發改等多個部門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搭建后,企業隻需要通過“皖企通”一個端口登錄,就可以辦理惠企政策資金申報的所有流程,及時掌握項目審批和資金兌付情況。
安徽還承諾,拓展“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覆蓋面,原則上所有惠企政策都要做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做到是常態,做不到是例外。
站在方便企業的角度,進行政策供給的全流程改革,做到精准、便利又公平,方能得到企業點贊、歡迎。
就在上個月,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杰專程來到合肥,他用“勢頭足、實力強、營商環境好”三句話評價了安徽,並表示“加大投資力度”。
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論中,安徽居全國第8位,同比提升8個位次。
用“生態”理念塑造產業
引鳳來棲巢,“生態”很關鍵。這裡的生態,不是指自然生態,而是利於企業茁壯成長的“產業生態”。
產業生態,好比陽光、雨露和土壤,是“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蘢”的重要前提。
今年4月,坐落在潛山經開區的安徽鑫輝源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GWh長壽命磷酸鐵鋰儲能電池及PACK生產制造項目廠房完成封頂。
有意思的是,就在這一項目開工不久,儲能電池產業鏈上又一個項目——高端涂覆隔膜生產制造項目也落戶潛山,項目方與鑫輝源還是“老搭檔”。
“我們和鑫輝源合作這麼多年,是一條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他們來安徽發展,堅定了我們來這裡投資的信心。”項目負責人熊明說道。
這就是“產業鏈招商”,圍繞產業鏈上的主導產品生產加工開展“一條龍”式招商,形成上中下游俱全的“產業生態”,實現倍增效應。
企業投資看什麼?無非是政策、產業、人才、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
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強力的創新鏈支撐、豐富的人才鏈供給、充沛的資金鏈扶持,安徽通過“多鏈協同”,給落戶企業提供強大的發展底氣與堅實后盾。
從產業鏈來看,安徽採取“龍頭+配套”“基地+基金”的打法。僅僅幾年,安徽培育了一批千億元產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以及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穩定性得到鍛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初顯。
新能源汽車正值“風口”。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聚集了江淮、奇瑞、蔚來、大眾、比亞迪等10家整車企業和1200家配套企業,從材料到整車,一應俱全。
在塑造產業生態時,安徽“鏈長+鏈主”的打法越來越熟稔——設立十大新興產業專班,謀劃重點產業的“施工圖”,各專班由一位省領導挂帥,即“鏈長”,建立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服務企業機制﹔邀請龍頭企業任“鏈主”,“鏈長”們考察營商環境、協調相關要素,指導“雙招雙引”﹔“鏈主”們協助政府編制產業鏈全景圖、“雙招雙引”路線圖和施工圖,實施精准招商。
這套體系的設計和運轉源於科學細致的產業規劃和領導干部“管行業必須管投資”的責任理念。底層邏輯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更好結合。
創新鏈方面,安徽更是具有先天優勢。
比如,工業互聯網就是創新賦能企業的重要平台,它能在更大范圍整合要素資源,服務行業龍頭,賦能企業數字化改造和模式創新。
以羚羊工業互聯網為例,該平台已攜手30多家龍頭企業打造工業大腦,以“數據+算法”為核心的一體化工業智能平台,持續匯聚整合工業領域的流程、經驗、知識與數據,實現工業企業“研產供銷服管”全場景智能決策,已累計集聚超過5000款工業App,服務企業超5萬家。
不僅“授人以漁”,甚至“授人以漁場”。這樣的產業生態,給企業家提供了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
“才”與“財”的強大引力
人才與資本,是企業不可或缺的高端要素。安徽的“感召力”,也在於“才”與“財”的吸引。
5月初,在奇瑞汽車研發中心,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谷俊麗正在帶著研發團隊測試自動駕駛。
這位自動駕駛領域知名專家,曾在多家國際高科技企業工作。在奇瑞集團負責人的邀約下,谷俊麗來到奇瑞,牽頭組建了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奇瑞是一個能逐夢的地方,我們是奔著為全世界造靈動有趣的超高性價比的智能車而去努力奮斗。”谷俊麗說。
夢想的背后,是安徽龍頭企業招才引智的核心理念。近年來,奇瑞先后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機構,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用於前瞻技術研究,通過事業和平台,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
如果說行業“大咖”們來安徽發展是一場逐夢之旅,那麼創新基因則造就了安徽對年輕人的獨特引力。
去年8月,位於合肥科學島上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產生45.2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打破塵封23年之久的世界紀錄。而創造新紀錄的科研團隊骨干,卻是一群平均年齡35歲的年輕人。
1989年出生的房震正是其中一員。2018年從中國科大博士畢業后,他選擇留在合肥,加入科學島強磁場團隊。
“合肥是一個適合做科研的城市。”房震說,在團隊中,前輩們不僅對年輕人進行學術指導,還從思維方式上進行教導,讓大家可以更快達到“做科研”的狀態。
以創新平台為支點,招才引智大門始終敞開。僅2022年,合肥市就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27個,新增高技能人才5.5萬人。
今年以來,安徽各地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在“引、育、用、留”上下功夫,吸引廣大人才來安徽干事創業。2022年,全省高校畢業生44.69萬人,留皖就業率74.2%,創歷史新高。
聚天下英才,各路“千裡馬”正競相奔騰在安徽這片廣闊天地。
資金鏈,是企業的“生命線”。在安徽,資本的力量正在為企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自2021年全省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安徽始終與資本界一起,共建打通長三角與中部地區資本市場的平台,多層次資本市場加速構建,“基金叢林”體系加快擴容,產業引導基金已覆蓋到十大新興產業。
基金“助攻”,已成為安徽發揮資本市場作用的一套重要打法。比如“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等母基金,由省投資集團委托其子公司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公司管理。母基金通過設立子基金、直接股權投資等方式進行投資,發揮國有資本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新興產業、助力“雙招雙引”。
安徽注重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對基建項目進行股權投資,解決基建項目資本金到位難等問題,為項目建設按下了“加速鍵”。
資金項目“牽線搭橋”,精准推動資金“滴灌”。今年,安徽組織開展項目融資對接專項活動,完善“線上+線下”項目融資對接機制,做到“月月有活動、場場有主題”。
當前,安徽處於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正張開懷抱,期待著更多企業家、投資者攜手合作,共享發展的紅利。
安徽的拼勁感召了企業,企業的活力感召著安徽,這場近悅遠來的“雙向奔赴”,是感召力的最好詮釋:在最對的時間,遇上最好的你。
投資安徽,與機遇同行!(記者 王弘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