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東至:數字賦能,為鄉村振興裝上“智慧大腦”

田間有“耳目”、雲端有“大腦”,地裡有“醫生”,春耕時節,池州市東至縣的沃野田疇光景一新,數字技術讓農民“慧”耕“慧”種,成就了別樣“春耕圖”。
安徽天鵝茶業產業示范園內,千畝茶園裡一片碧綠。田埂上,安裝了“質量碼”平台的數字化監控功能的機器正在自動巡園,他們被茶園管理人員親切地稱作“數字工友”。
“目前3500畝的茶園區域隻需要6名管理人員,都靠‘數字工友’給力!”安徽天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鄭琳說,在這片茶園中,每隔百米就安裝了茶園物聯網系統,配套衛星遙感數據監測體系,監測茶葉的長勢和病虫害情況。
天鵝雲尖數字茶園。劉睿魁供圖
據了解,安徽天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與浪潮集團合作,在茶葉種植園區,採用物聯網平台,對種植基地的環境因素、氣候條件、土壤墒情等信息進行監管收集,並逐步建立數據模型,在保障生態環境的同時,不斷提升茶樹質量。同時,視頻監控設備可實時監控茶園內異常情況。目前天鵝茶園在種植環節,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等數字化種植模式可節省30%以上的勞動力投入,節水50%,節肥30%,產品損耗率降低10%。
天鵝雲尖數字化收儲、加工。劉睿魁供圖
測量池塘水的PH值和氨氮含量,查看成品鱖魚(種鱖)的生長情況……在大渡口鎮池一魚數字漁場,老板楊萬友和工人們正在養殖端查看鱖魚養殖氮指數預警體系,保証鱖魚活魚品質。
“池一魚”數字漁廠。劉睿魁供圖
池州池一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浪潮集團建立企業智慧養魚、科學腌魚、品質賣魚的鱖魚全產業鏈追溯管理體系,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對於漁場生產管理的數字化運營,並且建立鱖魚養殖的數據模型,為魚苗育養、科學研究提供數據基礎,目前鱖魚產業通過數字化鱖魚養殖,產量提升20%以上。鱖魚數字加工廠通過物聯網設備,對於運輸、倉儲、加工、發酵、包裝全流程進行監管、保障產品質量的同一性。數字營銷通過質量碼平台,實現一物一碼,向消費者展示鱖魚的全程生產信息,建立與消費者互動的橋梁。
“我們通過在鱖魚產業,以追溯鏈接上下游,以數據貫穿始終,打通前端養殖數據壁壘、后端加工數據壁壘、內部企業管理數據壁壘、外部產品流通數據壁壘,以全產業鏈質量追溯,賦能鱖魚產業,走出數字鱖魚轉型路。在加工端建立鱖魚腌制曲線,以數據打造科學腌魚模型,指導企業科學加工,保証腌魚品質。在業務端以追溯建立全鏈數據管理體系,保証品牌品質。”浪潮集團相關負責人呂志高說道。
截至目前,東至依托城市大腦和縣鄉村振興公司,建立農業產業大腦平台,為農業產業的智能監管提供數字化決策支持,引進運營能力強的社會資本,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開展食用菌產業互聯網建設試點,打造“東至智慧食用菌大腦”,構建玉木耳全產業鏈體系,已有20多家企業開展農業生產智慧化應用,拓寬了43家村集體合作社、種養殖大戶、新中式家具加工企業等銷售渠道,其中農特產品、新中式家具等產品銷售額達1.8億元,間接帶動2000余人次就業。
“東至縣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成功入選賽迪網和《數字經濟》雜志聯合發布的“2021年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並被新華財經網報道。
下一步,東至將與浪潮集團深化合作,依托東至城市大腦的建設,規劃農業產業大腦的需求方案和技術模型,建立採集、匯聚、多層、多維的主題分析模型,利用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及時、快速、准確的掌握農業產業生產運行信息,完善農業產業經濟運營數字化體系。(劉睿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