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和質量強省戰略——
擦亮“食安安徽”品牌

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請問這盒餅干生產日期在哪裡?”時值春節假期,基層市場監管執法人員進行市場檢查,在樅陽縣一家百貨商店,樅陽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楊雲飛問小店老板胡滿蓮。
“日期印在側邊,還有3個月過期。”胡滿蓮看了眼餅干,不假思索地報出餅干相關信息。楊雲飛很驚訝,又連問了幾種食品的效期,胡滿蓮均能對答如流,一個不錯。
胡滿蓮今年40多歲了,在農村經營一家小店。她為何對店裡的食品效期了如指掌?原來,以前她總是依賴食品供貨商換貨,疏於檢查食品效期,曾因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受過處罰﹔去年9月,國家強力推進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她家小店有一名村干聯系包保。“村干部、市場監管人員經常往我家跑,提醒我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指導我規范經營。”胡滿蓮說。
相關人員跑多了,加上曾被罰的教訓,讓胡滿蓮更加意識到食品安全問題不可小覷。於是,她和家人積極行動起來,對店裡的食品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每季全面查,春節假期也不間斷,並做好檢查記錄,記清哪一種食品什麼時候到期、擺放在什麼位置。
食品安全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需要所有從業人員時時警醒、刻刻小心,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監管效能。近日,省市場監管局下發通知,在食品生產經營審批許可工作中對申請人實施“紅、黃、綠”標簽提示管理。
申請人在提交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時,食品審批許可系統會通過大數據自動獲取申請人相關信息,並根據不同情形分別用“紅黃綠”標簽進行標記和提示:紅色標簽代表申請人存在依法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或者擔任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被人民法院判決禁止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等情形﹔黃色標簽代表申請人存在監督抽檢不合格、被市場監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被有關部門列為嚴重失信主體、被市場監管部門列為不再適用市場監管領域告知承諾的方式審批等情形﹔綠色標簽代表申請人獲得安徽省“納稅信用綠卡”。
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處處長陶勇說:“審批部門會根據不同的顏色標簽,對申請人的申請事項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對紅色標簽提示的,依法不予受理﹔對黃色標簽提示的,採取依法從嚴審批等措施﹔對綠色標簽提示的,根據實際情況提供便利服務等激勵措施,以此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依規規范生產經營,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
商家証照信息隨時可查、掃二維碼加工過程與后廚環境實時可視、店家特色美食速覽、掃碼消費導航……池州市貴池區新西街是當地代表性的餐飲一條街,如今這裡正在進行數字化改造,打造網絡餐飲數字化街區。
據了解,池州市市場監管局與電信合作共同開發及運營,將貴池區新西街區72家餐飲單位全部納入“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按照“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單位的建設內容、建設標准安裝視頻監控,接入數字化可視化智慧監管平台。通過可視化智慧監管平台企業端向社會和消費者主動公開后廚加工制作過程、衛生環境﹔通過監管端實現線上監管、AI抓拍、在線整改等功能﹔通過公眾端讓消費者能實時查看餐飲單位實時信息。改造完成后,新西街街口人流量密集處將設置信息公示LED大屏,消費者通過掃描顯示屏中二維碼,即可觀看后廚加工過程。同時,通過與網絡訂餐平台(美團、餓了麼)對接,實現外賣平台APP上進行后廚直播。
以數字化賦能食品安全監管。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明廚亮灶”“食安封簽”等數字化監管手段運用力度,全面施行入網餐飲“食安封簽”,目前全省網絡餐飲“食安封簽”推廣使用率達99.8%。
不久前,合肥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阿裡巴巴本地生活舉行網絡餐飲“陽光廚房”街區揭牌儀式,銀泰百貨濱湖店成為合肥首條網絡餐飲“陽光廚房”街區。建設完成后,入網餐飲店的食品加工制作場所將安裝視頻監控設備,連接到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台。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餐飲平台實時在線查看入網餐飲店食品加工制作過程。
網絡餐飲“陽光廚房”的建設,一方面是為了督促餐飲服務從業人員規范操作,倒逼餐飲企業提升食品安全質量。另一方面,“晒”出食品加工制作過程,也能增強消費者的安全感和認同感,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監管
春季開學日益臨近,眼下,全省各地針對學校食堂、學校內及周邊食品經營者等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已陸續開展。
據了解,此次重點排查食品經營許可証是否超過有效期限、是否存在超范圍經營情況,中小學、幼兒園是否落實校領導陪餐制,是否貯存使用過期、變質、霉變等不合格食品及原料,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潔是否符合規定,設備設施配備是否滿足需求等。
關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力度,比如,強化落實進口冷鏈食品閉環管控措施,開展全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規范治理“雙提升”行動﹔以春秋季開學、中高考期間食品安全為監督檢查重點,全面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組織開展特殊食品生產企業體系檢查和特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雙隨機”檢查……為廣大群眾筑牢食品安全底線。去年,安徽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檢查覆蓋率達100%,完成食品安全抽檢監測26.3萬批次。
據陶勇介紹,今年我省計劃加強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監管,對大型食品銷售連鎖企業及其總部開展體系檢查,加強網絡餐飲、養老服務機構食堂、養老助餐點食品安全監管,組織開展特殊食品體系檢查、重點檢查、飛行檢查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
安徽是農業大省,是長三角和全國食品生產供應的重要基地。當前,全省食品產業正處於向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轉變的關鍵階段。為促進我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我省還出台了“食安安徽”品牌建設計劃。“十四五”期間,全省將培育“食安安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含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企業)3000家、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生產基地(園區)50個、食品安全街區(小鎮)50個、食品安全示范縣60個。
目前,全省已有150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通過了“食安安徽”品牌認証評價。陶勇表示,有關部門將持續增強監管效能,推進“食安安徽”品牌建設,助推食品產業轉型升級。(記者 彭園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