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安徽16市有多贊?

歲末年初,安徽16市陸續進入“兩會時間”。2022年,面對疫情等不利因素挑戰,各地推出了哪些創新工作舉措?完成了多少GDP、增速如何?經濟社會發展有何亮點?人民網安徽頻道通過梳理各市政府工作報告,為您展示過去一年安徽16市有多贊。
2021年,合肥GDP居全國第19位,創下歷史新高。2022年,合肥能否實現新的突破?“預計2022年經濟總量再跨千億台階、突破1.2萬億。”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合肥多項指標增速居全國萬億城市前列。此外,培育發展戰新產業、商事制度改革等5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居省會城市第三。
合肥的爭先進位,離不開科創與產業的同頻共振。該市政府工作報告同時透露:科創方面,目前,合肥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在建和獲批數量均居全國前列﹔產業方面,2022年,當地戰新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84%,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工業投資增速、新增規上企業數創十年新高。
蕪湖,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初步核算,2022年,蕪湖GDP達到4550億,增長4%左右。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當地聚力優化營商環境。“蕪湖推出應對疫情穩定七大行業發展政策和穩經濟政策36條﹔頂格減免授權地方的稅種﹔惠企政策網上超市累計兌現資金23.5億元,惠及企業20萬家。”蕪湖市政府工作指出,“真金白銀”之外,蕪湖還做實“1%”工作法,構建起包括“暢聊早餐會”等在內的為企服務生態圈。
“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00億元,增長5.5%。”滁州,安徽經濟第三城。在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是當之無愧的高頻詞:經濟運行連續四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三個季度全省第一、年度總評全省第一﹔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三年進位,增速居全省第一﹔超額完成10項暖民心行動年度任務,群眾滿意度測評居全省第一……
制造強市,是阜陽市過去一年工作的關鍵詞。“2022年,阜陽進入全國制造業百強市。”阜陽市政府工作報告用一組組數據展現了當地建設制造強市的實踐: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預計規上工業產值1090億元,成為全市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至11月,工業投資、新開工制造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增長43.9%、138.8%和28.8%,居全省第1位、第1位、第3位。
2022年12月底,安慶高新區成功升級,成為安徽省第8個國家級高新區。這是過去一年,安慶高質量實施“內搭平台、外聯老鄉”的生動注腳。據安慶市政府工作報告,“內搭平台”方面,2022年全市開發區清理處置閑置和低效用地1.7萬畝,市經開區、桐城經開區在全省考核中分列第8、第18位,全市政府性投資基金達30支﹔“外聯老鄉”方面,全年宜商回歸投資項目68個、投資額583億元。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安徽發展最大的“勢”。馬鞍山,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過去一年,當地對接融入滬蘇浙的步伐加快。“寧馬城際全線加快建設、局部開始架梁,巢馬高鐵施工放量、完成總投資近四成﹔引進滬蘇浙億元以上項目290個,佔省外投資項目的65%﹔江寧-博望新型功能區建設全面推進。”馬鞍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
現階段,鄉村振興的實踐正在江淮大地上演。過去一年,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宿州的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宿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宿州肉蛋奶總產量躍居全省第一﹔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數量居全省第一﹔四縣一區全部建成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區﹔投入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9.18億元﹔40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有序建設,泗縣曙光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過去一年,蚌埠做好項目攻堅和雙招雙引工作,為經濟發展企穩回升、持續向好奠定堅實基礎。2022年,全市實現在建億元以上項目262個、增長27.2%,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3個、50億元以上項目9個。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23個、增長76.3%,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11個、增長120%﹔建設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25支,引育博士、正高級職稱人才383人。
轉型,是2022年亳州發展的關鍵詞。“推進一產‘兩強一增’,推進二產‘提質擴量增效’,推進三產‘鍛長補短’。”亳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亳藥產業集群獲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中醫藥產業規模達1500億元,醫藥制造業產值343.5億元、增長8.4%﹔規模白酒企業佔全省的1/3以上,古井集團年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
“經濟增長延續了‘領跑全省、位次靠前’的躍遷勢頭。”近年來,六安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2021年,當地GDP增速位居長三角41市第二。據六安市政府工作報告,預計2022年,20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5項增幅高於全省,13項增幅位居全省前5﹔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左右,將邁上2000億元新台階。
跑出經濟加速度的還有宣城。“2022年,宣城市GDP預計增長4.5%左右。”過去一年,宣城綜合實力實現新突破,在重大項目,尤其是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有不俗表現。當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宣涇高速二期、涇青高速、安旌高速寧旌段和旌德通用機場開工建設,寧宣杭高速高淳段、臨安段和溧寧高速溧陽段3條省際“斷頭路”全部貫通,實現與南京、杭州都市圈高速直達。
2022年,淮南繼續走好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路。淮南市作政府工作報告透露,過去一年,淮南六大新興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超30%,工業投資、新開工制造業項目投資、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40%、18%。與此同時,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80個、總投資1190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實現了多年來百億級重大工業項目“零”的突破。
2022年,安徽正式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10項暖民心行動全面推進。”淮北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淮北在全省率先實現“三公裡”就業圈社區全覆蓋,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740個、托位2170個,新增停車泊位20669個,建成老年食堂231家,整治和改造提升菜市場14家,提升更新村居體育設施304處,“新徽菜·名徽廚”、健康口腔、放心家政、老有所學等行動全面完成。
“項目招引取得歷史性突破。”銅陵市政府工作報告“晒”出了全年招商引資成績:成功招引中國有色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推動至信搏遠新能源電池用鋁塑膜等5個“50億+”項目簽約落地。此外,2022年,兩家銅陵企業登陸A股,在省內數量僅次於合肥。
2022年,池州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這一年,池州堅持產業強市不動搖,突出項目主抓手、創新主動力、園區主平台、企業主力軍,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較快增長。”池州市政府工作透露,2022年全市GDP增速預計為6%。統計顯示,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池州GDP增速位居長三角41市第三、第二。
綠色是黃山最大的底色,生態是黃山最大的優勢。黃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黃山鍥而不舍嚴保護、重傳承、促轉化,特色優勢日益彰顯。其中,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街口斷面水質連續11年優於補償考核標准﹔新安江(黃山段)獲評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系全省唯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