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2023年安慶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為增長8.5%以上

2023年01月05日09:3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2年12月31日,《關於安慶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在市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印發審議。報告回顧了2022年安慶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建議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為增長8.5%以上。報告同時指出,2023年仍將是安慶市加速追趕跨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安慶全市上下將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切實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搶抓戰略機遇,進一步提高在全省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建好用好浙大安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北化大安慶研究院等創新平台。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家。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深化與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集聚優質人才隊伍,深入實施宜城戰略帥才、產業英才、青年俊才、菁英學子“四大計劃”,做強市人才發展集團。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皖江制造名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年為企業減負20億元以上。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滾動實施工業強基項目。做強產業發展主平台。深入實施開發區爭先進位工程,全市開發區營業收入超3500億元。加快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編制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方案,推進皖河農場作業區、大觀現代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支持迎江區建設全國網絡貨運創新發展試驗區。

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完善“雙招雙引”工作機制,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400個,5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實現縣(市、區)全覆蓋,新增百億級制造業項目5個以上,全市實際利用省外資金超1500億元。實施有效投資攻堅行動,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擴大制造業等重點領域投資。加力促進消費升級,建成開放萬達廣場等商業綜合體,積極打造會展之城,鼓勵新能源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穩定重要農產品生產,建設品牌糧食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140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190萬噸以上。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一縣一業”,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0%以上,強化農業招大引強,新增10億元以上農業項目7個以上。加大鄉村建設力度。完成農村改廁2萬戶以上、農村黑臭水體整治18條,新建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80個以上,持續促進農民增收。

貫徹落實重大國家戰略,塑造區域競爭新優勢。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力爭新增省際產業合作園區2個,合作園區各落地項目5個以上,深化安慶池州“一江兩岸、擁江發展”。落實新型城鎮化戰略,新改造棚戶區3680套、老舊小區370萬平方米,新增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建成陳延年陳喬年生平事跡陳列展覽項目,開工建設獨秀園提升工程、大南門特色文化街區。有序推進成片開發,重點推進高鐵新區起步區、高鐵新區二號等片區建設,深入研究推進圓夢新區、東部新城等片區方案實施和調整。

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投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積極參與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子基金組建,新增上市挂牌企業5家,支持岳西縣、潛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多措並舉穩外貿外資,推動綜保區高質量發展,實現年進出口總額100億元以上。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謀劃建設平行進口汽車城,進口整車2000輛以上。

更加突出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強“兩高”項目全鏈條監管,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進桐城和岳西抽蓄電站、中廣核望江光伏、運達智慧風電、天然氣宜南線等項目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全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5%,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全面推進綠色循環發展,完善“1515”長江岸線分級管控措施,實施長江經濟帶水清岸綠產業優提升工程,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0家,城區市民生活垃圾分類參與率85%以上、回收利用率45%以上。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切實增強民生福祉。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新增城鎮就業4.4萬人,年度脫貧人口就業人數規模不低於33萬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持續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5%以上,健全兒童、婦女、殘疾人和精神障礙患者關愛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新增托位幼兒園50個,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5所,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5%。全市新增托位數3000個,千人口托位數達到3.53個左右。推進瀕危劇種和地方戲曲聲腔保護傳承。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安慶。精准高效抓好疫情防治,著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強藥物和應急物資儲備。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持續強化金融風險管控,防范化解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領域重大風險。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城市“一網統管”,創建一批“城市管理示范街區”。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公開接訪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做好國防動員、人防、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全媒體記者 程呈)

來源:安慶新聞網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