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原創作品《喜訊傳北京》榮獲首屆長三角民族器樂作品創作大賽金獎

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11月23日,2022首屆長三角民族器樂作品創作大賽決賽在無錫大劇院落下帷幕,來自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29支參賽隊伍匯聚一堂,共同參與這場民樂盛典,譜寫民樂發展的嶄新篇章。經過兩天激烈角逐,淮北市原創作品——民樂小合奏《喜訊傳北京》參與了此次大賽決賽,並榮獲大賽金獎。
2022首屆長三角民族器樂作品創作大賽頒獎儀式。淮北市委宣傳部供圖
本次大賽是在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的指導下,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主辦,江蘇省文化館、上海市群藝館、浙江省文化館、安徽省文化館、無錫市文廣旅游局共同承辦,邀請了國內民族器樂作曲(演奏)知名專家擔任評委。大賽於2021年8月正式啟動,近200件作品參與征集,經由初賽復賽層層激烈角逐后,共有來自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的29首原創作品進入了本次決賽,在此展開精彩角逐。決賽現場,器樂爭鳴,或婉轉曲折,或奔放熱烈,或幽然清雅,參賽選手們現場演繹了各自精心創作的民樂作品,以傳統民樂簡約深邃的寫意美和天然朴實的生命力盡顯東方魅力。
2022首屆長三角民族器樂作品創作大賽是一場深耕傳統文化、探索民樂未來發展的音樂盛會。聯動長三角,聚合四地力量,大賽將通過競技模式推動民樂的良性發展,聚焦精品文藝創作,堅持守正創新,挖掘出新時代民樂的好作品、好樂團。用民族器樂講好中國故事,促進長三角區域的文化繁榮,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據悉,民樂小合奏《喜訊傳北京》樂曲由濉溪縣文化館館長、縣音樂舞蹈家協會主席李俊民作曲,表達了全面實現小康,人們興高採烈、載歌載舞,用音樂把這一喜訊傳遞到北京來表達自己由衷的喜悅和對黨的感恩之情。這首樂曲主要根據皖北民間音樂素材創作而成,同時融入了秧歌曲、花鼓戲、拉魂腔等民間小調,集弓弦樂、彈撥樂、打擊樂、吹奏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合奏曲。樂曲的結構共分為引子、主題、主題拓展、抒情慢版、主題再現和高潮結束。樂曲一開始以嗩吶獨奏高亢悠揚的音色作為引子,逐步深入。主題部分由竹笛、笙清脆悅耳的音色,中阮、琵琶彈撥樂配二胡弦樂加以烘托,旋律富有歌頌性。主題拓展部分旋律變化,節奏轉換跌宕起伏,跳躍性增強,使旋律節奏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隨后進入到抒情的慢板,引用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前兩句作為變奏旋律,猶如回憶過去的艱苦歲月和奮斗歷程,繼而樂曲速度漸快,情緒更加高漲。抒情慢板部分,旋律優美柔和,節奏拉寬,感情處理更加悠揚大氣和豐滿。速度由慢再進入快節奏,樂器的交替演奏讓歡快、喜悅、抒情與和韻的氛圍不間斷地呈現,最后在最高潮部分結束全曲。(楊雅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