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健康

不用關機,植入腦起搏器患者也能做磁共振

2022年11月15日14:1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不抖了吧?”“不抖了!一點都不抖了!”

11月10號,在中國科大附一院神經遠程程控室內,遠在四川的帕金森患者張先生,隔著屏幕傳遞著自己擺脫抖動的喜悅。

遠程

神經遠程程控室

10月10日,中國科大附一院神經外科牛朝詩教授團隊,成功臨床實施全球首例“可充電、可遠程程控的3.0T磁共振兼容腦起搏器”植入術,並於11月10日為患者開機,不僅讓患者擺脫了抖動的煩惱, 而且可以在開機狀態下進行高強磁場磁共振檢查,為患者的疾病診療帶來了很大幫助。

帕金森病讓他吃盡了苦頭

來自四川樂山的張先生,2008年開始出現右側胳膊乏力和運動遲緩的症狀,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帕金森病,一直在進行藥物治療。然而,隨著病情加重,藥效越來越不明顯,且出現了“舞蹈樣異動症”的副作用,張先生肢體抖動、僵硬症狀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了正常工作和生活。

“吃飯、喝水,在別人看來很簡單的事兒,我卻要付出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能完成,現在連走路都成了一件費勁的事兒。”談及帕金森病,張先生苦不堪言,“這十幾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我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

中國科大附一院神經外科主任牛朝詩教授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最初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手腿震顫,肌肉僵硬,而后慢慢發展為無法行動、抑郁、痴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拯救“抖動”的人生

經當地醫院推薦,張先生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就診,經過完善的術前檢查和病情評估,張先生符合腦起搏器植入條件。考慮到張先生今后的生活質量和診療需求,牛朝詩教授團隊決定為其植入最新的“可充電、可遠程程控的3.0T磁共振兼容腦起搏器”。

10月10日,牛朝詩教授團隊聯合術中磁共振手術室、麻醉科,為張先生實施了“MR導向、微電極記錄輔助雙側STN可充電3.0T磁共振兼容腦起搏器植入術”,團隊結合磁共振影像結構定位、微電極記錄電生理定位和臨時電刺激驗証,在張先生大腦精准植入電極,並在胸口植入脈沖發生器。

“老張,現在感覺怎麼樣?”“感覺輕鬆多了,身體也能動起來了!”“現在只是臨時測試療效,等一個月后正式開機效果會更好!”術中,牛朝詩主任時常要跟患者“嘮叨”幾句,不僅保障了患者獲得最好、最舒適的植入體驗,也增強了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11月10日,順利完成手術后的一個月,在腦水腫消退后,牛朝詩教授團隊通過遠程程控為張先生完成了腦起搏器的開機和調試。“感謝牛主任及其團隊,我現在對未來的生活和事業充滿了期待和信心”,飽受帕金森疾病折磨14年的張先生迎來了新生。

團隊

牛朝詩教授團隊

植入腦起搏器患者實現“核磁無憂”

牛朝詩介紹,腦深部電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又稱腦起搏器,是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釋放高頻電刺激,調控異常神經環路,從而緩解疾病症狀的一種手術。

“帕金森病是腦起搏器臨床應用最廣泛的疾病,但是該病常發於中老年人群體,患者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正是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高發的年齡,而3.0T磁共振檢查在診斷這類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牛朝詩表示,以往患者植入腦起搏器后禁止MRI檢查,近年來通過技術革新,部分腦起搏器實現了關機或設定特定“核磁模式”下兼容磁共振檢查,但患者無法在正常開機下接受臨床中應用更廣、成像質量更高的3.0T磁共振,且關機或設定“核磁模式”易導致患者症狀出現波動。

牛朝詩介紹,此次植入的腦起搏器,可以在正常開機狀態下進行3.0T磁共振檢查,同時還具備互聯網遠程程控功能,方便了患者術后程控管理,大大提升了植入體驗。

據悉,中國科大附一院神經外科是中國最早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的學科之一,20余年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腦起搏器及其植入手術不斷發展,適應症種類從最早的帕金森病,擴展到肌張力障礙、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等﹔腦起搏器從單通道不可充電,到雙通道可充電,並使用遠程程控功能、變頻刺激等新技術,進一步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和醫療負擔。(文/熊赤 方詠 圖/吳家煒 黃歆)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