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滁州:城在林中筑 林在城中生

周坤
2022年11月08日11:3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11月3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新一批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城市名單,安徽省滁州市榜上有名。

作為我國對一個城市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最高評價,“國家森林城市”這張“國字號”生態名片可謂來之不易。自2016年以來,滁州市連續7年將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它承載了滁州人七年多的執著與汗水。

滁州市清流河畔。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滁州市清流河畔。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如今,這片皖東土地,沉澱著時光、蘊藏著生機、流淌著“金銀”。這座千年歷史名城,因綠的演繹、綠的彌漫、綠的神韻,更顯靈秀俊俏,更顯勃勃生機。

城在林中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地處江淮分水嶺的滁州,自古以來就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在盡情享受山水之樂的同時,也在精心描繪著這幅畫卷,用智慧和勤勞努力創造出一個綠水青山的美麗城市。

滁州琅琊山公路。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滁州琅琊山公路。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從“創森”之初,滁州成立由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挂帥的創森工作指揮部,制定了創森實施方案,明確了各部門工作職責與具體任務。

圍繞打造“江淮綠色門戶、醉美山水亭城”發展戰略,滁州充分挖掘區位優勢、自然稟賦和文化特色,用好總林長令和林長制工作提示單,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質量提升,讓高質量森林在城市“安家”。

有數據統計,2016年—2021年,滁州市新增人工造林104萬畝、封山育林40萬畝,實施退化林修復18萬畝、森林撫育342萬畝。同時,滁州建成安徽最大的國有林場群,國有林場面積150萬畝,佔安徽省1/3,有著“關內人工林基地第一家”的美譽。

城區龍蟠河公園。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城區龍蟠河公園。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如今,滁州市域范圍內林木覆蓋率為達27.27%,主城區和所轄6個縣市城區平均綠化覆蓋率達42.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99平方米,均居安徽省前列。

昔日滿是鋼筋水泥的城市裡,悄悄出現不少休閑綠地、小型公園。街頭不斷蔓延的自然綠色,見証著生活環境的優化、生活方式的變遷。徜徉琅琊古道,靜聽西澗秋語,你會感覺每次呼吸都是新的芬芳。

全椒慢城森林旅游。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全椒慢城森林旅游。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林在城中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最直接的獲益者,當然是廣大群眾。

每逢周末,滁州鳳陽縣的百姓們經常會去市郊的鳳凰山游玩放鬆,這裡綠樹掩映、芳草茵茵,流水潺潺、飛鳥不絕,儼然成為縣城的“后花園”和“植物園”。

在美如畫卷的景色裡,誰又能想到,前幾年,當地村民在鳳凰山開山取石,造成山體破壞,山上一片荒蕪。

明光黃寨草場。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明光黃寨草場。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生態上欠賬,終究要補上。2018年,鳳凰山礦山修復和綠化項目建設被列入市級林長制改革示范點予以推進,按照“適地適樹、應植盡植”原則,高質量實施“復綠”工程,共計生態修復2150畝。

昔日滿目瘡痍的鳳凰山,現已搖身變成了安徽省首個林長制主題公園。漫步其中,感受森林之美、盡享生態之福的同時,林長制和生態文化常識也有所增益,充分滿足了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生態自然體驗需求。

天長上泊湖生態林網。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天長上泊湖生態林網。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修復礦山生態環境意義深遠,不僅能恢復治理區域生態系統功能,它還能為保護生態環境簡歷天然屏障。” 滁州市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科負責人候明明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現在,不僅鳳凰山更綠了,張海明和附近的村民還能來這裡打工,在家門口掙錢。“以前這兒沒人願意來,現在好了,好多人羨慕我們呢!”張海明笑著說。

天長市紅草湖濕地公園。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天長市紅草湖濕地公園。滁州市林業局供圖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古人的詩句道出了城中見綠的喜悅之情,也成為如今滁州人的生活場景。漫步滁州大街小巷,綠意如詩、步步皆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所帶來的生態紅利和綠色福利,已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