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教育

櫛風沐雨百廿年 風華正茂再啟航

2022年10月29日10:30 |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小字號

20.jpg

  圖為桐城中學校門。

  金秋十月,惠風和暢。

  龍眠鐘氣,代起人豪。

  龍眠山下,桐城中學,一座歷史名校正迎來她的一百二十歲華誕。

  百廿年矢志不渝,百廿年薪火相傳。回首這一百二十年,正是中國社會變化最為深巨的時期,風雨蒼黃,浪潮滾滾,而吳汝綸先生播撒在桐城大地上的這顆種子,卻穿過歲月的風浪,懷抱“勉成國器”不動搖,奮勇爭先不止步,發展成為首批安徽省重點中學、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安徽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成為了中華教育園林中一株常青樹,書寫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人間傳奇。

21.jpg

  圖為桐城中學創辦人吳汝綸先生的塑像。

  這一百二十年間,時光鐫刻下深邃的印記,漫漫長夜裡的秉燭前行,求取實用之學的遠渡重洋,戰火硝煙裡的鐘聲不息,投筆從戎時的勃發英姿,“向科學進軍”的驚世春雷,追逐星辰大海的九天巡游,見証了桐中幾代師生的不懈追求與誓言。

  這一百二十年間,精粹的教育思想星火燎原,一代代前賢后杰篳路藍縷的艱辛、砥礪奮發的堅忍,一批批城鄉少年甘於青燈黃卷的誠毅、激揚文字的豪邁,一代代桐中學子誠意正心、格物致知的求索之路,歲月見証了這所歷史名校跨越時空、逐夢前行的光輝歷程。

  百廿年風雨滄桑,桐中在愛國奮斗的浪潮中矢志前行

26半山閣.jpg

  圖為桐中校園中的半山閣。

  桐城中學坐落於有“千年文都”之譽的桐城,這裡歷來就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城裡通衢曲巷,夜半誦聲不絕﹔鄉間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

  1902年9月,清代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吳汝綸先生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受派赴日本考察學制,同年秋歸鄉省親,創建桐城學堂,是年冬,桐城學堂正式成立,吳汝綸親自題寫“勉成國器”的匾額,並對桐城學堂寄予厚望,寫下楹聯“后十百年人才奮興胚胎於此,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

  從建校初期的選派優秀畢業生赴日留學,開安徽省中學堂學生留學之先河﹔到設師范學校、觀新軍秋操演習,樹立革命精神﹔到“蛾術長思”的扎實學風,“勞動神聖”的致用於世﹔到五四運動時期師生集會聲援正義、“抗日學兵隊”英勇報國……浩蕩的歷史風雲,在校園內留下了不朽的歷史印記,鑄就了桐城中學搏擊風浪的意志和肩扛大任的氣魄。

  在這裡,有端庄方正的左忠毅公祠,它見証著東林黨人左光斗剛直堅貞、唯才是舉的浩然正氣﹔有蒼勁挺拔的惜抱軒銀杏樹,它象征著桐中杏壇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有典雅古朴的半山閣,集亭台樓閣風格於一體,它是天地間“凝固的音樂”﹔有著名書法家方守敦先生手書的石柱刻“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它寄托了先賢對桐中學子品學兼修的殷殷深情﹔有五四運動時期刻下的“勿忘國恥”石碑,它彰顯了桐中師生反帝愛國的偉大情懷﹔有質朴敦厚的五洲地圖碑,凝聚著桐中師生放眼世界、強我中華的豪情壯志﹔有老一輩革命家黃鎮將軍題寫匾額的后樂亭,它激勵著莘莘學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有二野渡江戰役指揮部舊址靜靜屹立,一代偉人鄧小平曾在此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27后樂亭.jpg

  圖為桐中校園中的后樂亭。

  行之所至,目之所及,真實全面地展現了這所歷史名校一百二十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也承載著桐中學子最為珍視的精神傳統,代表著這座擁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名校無聲的誓言:“勉成國器”。

  轉瞬間,百廿年已過,風雨洗禮、一路前行的桐城中學,久負盛名,享譽遐邇,成為桐城崇文重教的靚麗名片,以至於“言桐城者,必先稱桐城的文化教育﹔言桐城文化教育者,必先稱桐城中學”。

  百廿年至誠奉獻,桐中在鑄魂育人的初心下哺育棟梁

23北京校友會捐贈的院士長廊.jpg

  圖為北京桐中校友會捐資建設的院士長廊。

  誕生於“西學東漸”浪潮中的桐城中學,始終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聯,與時代社會發展同向而行。

  從1902到2022,桐城中學的一百二十年,濃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氣節,承載了鑄魂育人的初心,承載了學以報國的夢想。時至今日,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仍舊是桐中師生的“必修課”。

  桐城中學始終秉承“勉成國器”的校訓,弘揚“勇當大任,志在爭先”的桐中精神,憑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純朴的校風、出色的辦學成就,堅持立德樹人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立了更加精細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如“備課要深,上課要清,作業要精,輔導要勤”的16字綱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高效﹔著力打造素質過硬、學養深厚、業務精湛、水平高超的名師隊伍,帶動青年教師的成長和學科組整體進步,創造了扎實嚴謹、團結並進的教育風尚﹔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隨著硬件設施現代化,桐中教育教學設備不斷完善,有裝備齊全的教學樓和科技館,有設施先進的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館紙質藏書10萬冊、電子圖書3萬冊,有規范標准的學生運動場,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錄播室、電子閱覽室等智慧校園系統一應俱全,學校教育裝備全面升級,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呈現出全面發展的蓬勃態勢。

25百年校慶時修建的科技樓 (1).jpg

  圖為桐中科技大樓。

  悠久的歷史,良好的硬件,尚不足以構成名校的全部內涵,真正令桐城中學成就百年英名的是它久盛不衰的教學質量:高考升學率一直居省重點中學前列,尤其數學學科連續十二年高考平均分全省第一﹔兩次考出省理科狀元,數百人進入全省高考總分前十名﹔在奧林匹克競賽中,70余人獲省級一等獎,10余人入選國家奧賽訓練營﹔“東華杯”化學競賽榮獲特等獎和安徽省四連冠。

  名校代有名師出,教書育人著華章。長期以來,一批又一批滿腹經綸、教學有方的“桐中先生”,匯成一股又一股磅礡之力,化作桐城中學靈氣氤氳、桃李芬芳:著名作家馬其昶,詩人、教育家、書法家方守敦,博學多才的姚永概,精詩文、工書法的前清秀才蘇藝叔,“小狀元”馬子潛,美學大師朱光潛,國學大家馬厚文等等,數不勝數。這些名師,魅力四射,耀人眼目,學子們“親其師”而“信其道”,遨游知識海洋,成就輝煌人生。

22.jpg

  圖為即將開放的桐中校史館。

  壁壘一新聿成大廈,門牆三樂廣育英才。“勉成國器”的桐中校訓,“勇當大任,志在爭先”的桐中精神,也在一位位“桐中先生”的言傳身教中,傳遞給一代代桐中學子,培育出一位位名播天下的棟梁之才:

  首屆畢業生代表、四平市開發建設第一人尹壽鬆﹔北平市首任市長何其鞏﹔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原交通部部長章伯鈞﹔原中顧委常委、文化部部長黃鎮﹔內蒙古自治區原黨委書記儲波﹔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唐承沛﹔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鐘自然﹔世界文化名人范光陵﹔美學宗師朱光潛﹔知名作家舒蕪﹔著名哲學家方東美﹔兩彈一星功臣方正知、疏鬆桂﹔中科院院士慈雲桂、孫德和、陸大道、程和平、方復全﹔工程院院士吳曼青、楊善林、彭壽﹔段-郭界限理論的創立者段路明﹔日本流體科學獎獲得者琚詒光﹔著名眼底病專家魏文斌﹔少將曹新國、張國威、毛萬標、余宏勝……

  建校一百二十年來,從在校生112人到3000余人,桐城中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杰出人才,贏得了“人才的搖籃”的美譽。

  百廿年矢志不渝,桐中在勉成國器的追求中奮楫爭先

29.jpg

  圖為意氣風發的桐中學子。

  2022年,桐中校訓“勉成國器”被繪制成郵票,搭載神舟十四號飛船入駐天宮,表達了桐城中學奮進新征程的壯志雄心。

  撫今追昔、展望未來,站在嶄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科技創造力的無限生長,賦予了人才教育新的內涵和挑戰,如何培養擔當未來的社會中堅,成為新一代桐中人孜孜以求的創新實踐。

  當下,桐城中學正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推進學校發展,兼顧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外延,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在學校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教育教學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創造學校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優良環境,把桐中建設成充分適應現代教育標准和人才發展要求的先進教育基地,使之成為省內領軍、國內知名、具有新時代品質的優質示范高中。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進教育思想的變革和教育技能的提升,引領學生在人文情懷、智慧能力上做好筑夢未來的准備。

  進行一系列課程改革,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拓展和深化教育內涵,並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養成寬視野、大容量、探索性、自主化學習方式,積極適應培養智慧性、創造型人才的社會需求。

24百年絕對.jpg

  圖為桐中鐘樓。

  堅持“五育並舉”的教學方式,創新教育形式,努力打造全域化、個性化學習情境﹔開設體育節、科技節、文化節、道德講壇、半山閣講壇以及數十種社團組織,開展全學科、多層次、跨領域的競賽、展演、研習活動﹔請進院士專家和社會名流來校講學,與高校、文博單位合作,建立人才共育基地。

  開設國器班、錢學森班、吳汝綸班等特色教育班,著力培養領軍型人才,桐中已被多所C9高校列為招生基地﹔創辦中外課程合作班,引進國外教學理念和課程、方法,選派教師出國培訓,聘請外籍教師來校任教,深化國際文化、中外文明交流。

  一系列教育創舉正在這座古老的校園裡生根開花,新時代的桐中人正以矯健的身姿開始更加卓越的遠征。

28新修復的桐溪塥.jpg

  圖為煥然一新的桐溪塥。

  浩浩龍眠氣,悠悠桐中聲。一條蜿蜒悠長的桐溪塥讓人魂牽夢縈,一部恢弘壯闊的桐城校史讓人擊節贊嘆,一曲蕩氣回腸的校歌讓人激情滿懷。

  矚目當下,桐中百廿年校慶之際,承載著眾多桐中學子青春記憶、母校情結的桐溪塥再現潺潺清流,洋溢在桐中校園的“桐中精神”,必將激勵這所百年名校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榮耀! (趙玲玲)

(責編:歐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