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太湖縣寺前鎮:聚焦“五大振興” 譜寫鄉村發展新篇章

今年以來,安慶市太湖縣寺前鎮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方面持續用力,在寺前大地上譜寫出了一曲曲鄉村振興的時代贊歌。
立足特色產業,拓展致富渠道,促進產業振興
優先發展生態農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茶葉育苗基地擴展至120畝,年出苗數1000萬株,居全縣首位﹔茶園面積達2.2萬畝,全部通過無公害論証,改造低產茶園3900畝,現有大中型茶葉加工廠30家,大型茶葉色選機4台,年產干茶800多噸,產值達億元,佔全鎮農業經濟總收入的72%﹔創建市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3個、“三品一標”認証企業8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家、省級示范合作社2家、市級示范合作社2個、省級示范家庭農場3家。
加快發展文旅產業,全面推進全域旅游。趙朴初詩詞碑林建設完成,陵園、詩詞碑林、狀元府相連互動,趙朴初公園獲評中國體育十佳精品線路﹔塔鎮、義安、洪畈精品民宿項目正在穩步推進。近年來,先后獲得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首批國民休閑旅游勝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鎮等榮譽。今年8月,寺前鎮“朴初故裡、文潤茶香”榮獲第二屆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線路。
立足新型農民,加強人才培養,助推人才振興
積極培育新型農民。依托優秀企業、相關職能部門、各類技能培訓等平台,按照“專家授課+課堂培訓+基地實訓+新型職業農民”方式,培育有文化、愛農村、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致富能手共計427人。
加強后備干部培養。著力從本鎮創業致富能手、退伍軍人、本土大專及以上畢業生等人員中選拔一支高素質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全鎮15個村均配備2名后備干部。
實施“人才回引”計劃。充分利用在外工作或務工人員思路靈活、人脈廣泛等優勢,特別是有一技之長、熱心家鄉發展的人才,通過登門拜訪、微信電話聯系等多種方式,鼓勵支持他們回鄉創業,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立足鄉風文明,豐富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振興
近年來,寺前鎮堅持以鄉風文明建設為抓手,以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和鄉風文明程度為目標,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力量”。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為文化振興提供基礎保障。15個村文化大舞台實現全覆蓋﹔鎮全民健身中心已建成即將投入使用﹔投資800萬元的集鎮區美麗家園項目正在有序建設中,預計年底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極大地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提升群眾幸福感。
弘揚孝善美德文化,讓鄉風文明吹進百姓心坎。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因勢利導、搭建平台、烘托弘揚孝善美德氛圍。同時,積極培育新鄉賢文化,充分發揮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示范戶等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用他們的真實事跡,涵育文明鄉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寺前鎮村民的心中深深扎根。今年已有2人榮獲“安慶好人”稱號。
扎實推進移風易俗,讓鄉風文明深入百姓生活。重點開展喪事簡辦政策宣傳,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宣傳喪事簡辦相關政策,讓厚養薄葬思想深入人心。完善紅白理事會制度,由村書記任會長,挑選有威望、熱心公益事業、支持鎮村工作的老村干、老黨員等擔任副會長、成員,同時,根據山區道路不便、地域范圍大的特點,各村根據自身情況,分片設置紅白理事會分會,便於開展工作。
立足生態宜居,美化村容村貌,實施生態振興
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持續實施基礎設施及人居環境整治補短提升工作。
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堅持規劃引領,統籌考慮生產、生活、生態等要素,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規劃、旅游業發展規劃等規劃有效銜接,努力實現“多規合一”,做到“一村一規劃”,充分挖掘鄉村內涵,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麗鄉村。截至目前,建成省級中心村8個、縣級中心村6個、縣級自然村25個,在建縣級自然村6個,實現了中心村全覆蓋,被評為“安徽省文明村鎮”。
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實施改廁2084戶,拆除無功能建筑5000余處。全面開展美麗集鎮整治行動,鎮區主要道路已完成黑色化升級改造,成立綜合執法隊對集鎮區車輛停放、經營秩序、亂搭亂建實行常態化管理。
加強生態保護。推深做實林長制、河湖塘長制、田長制,鞏固消滅芭茅山行動成果,嚴控農業面源污染,建立防控長效機制,保護山水美景、田園風光。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守生態發展底線。
配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對寺前河水系、喬木寨及安倉河堤、集鎮區人居環境進行全面治理,現已竣工投入使用。新建全民健身中心、佛圖寺養老院、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集鎮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現已建成試運行,並已完成8個省級中心村、縣級中心村及部分人口密集自然屋場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有效解決了農村污水治理問題。
立足為民務實,強化黨組織建設,確保組織振興
“書記項目”引領高質量發展。按照鎮、村實際,緊緊圍繞抓黨建促發展、信訪、集體經濟等重點工作,聚力解決集體經濟提升、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目前已穩步推進鎮級“書記項目”1個,村黨組織書記項目15個,“書記領辦項目”36個,建立“書記項目”動態督查機制,通過工作例會等方式調度“書記項目”推進情況,對進展緩慢的項目責任人及時進行提醒,督促壓實責任。
全力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6月份以來,寺前鎮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精准發力、壓茬推進,扎實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精准採集農戶信息、扎實開展鄉風文明評議,按照“兩議兩定一公示”工作法公正評審7277戶,目前正在信用評價階段,下步將積極開展授信用信工作。同時將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與黨史學習教育為民辦實事結合起來,截至目前為民辦實事解難題30余件。
嚴格落實“黨建+信訪”工作機制。通過強化制度建設、強化責任壓實、強化基層基礎“三個強化”務實推進“黨建+信訪”工作機制。建立常態研判制度,鎮黨委會議每月研究1次信訪工作,納入基層黨建“三個清單”、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工作制度,黨組織書記常態接訪。鎮班子成員帶案下訪96次,黨組織負責人上門走訪93次,配備2名專職信訪工作人員,著力加強信訪干部隊伍建設。(曹婕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