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安徽省部署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積極化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就業優先,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今年安徽省大力實施就業促進暖民心行動,以建設“三公裡”就業圈、“三公裡”充分就業社區為抓手,持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著力解決社區“三公裡”內困難群體就業不充分、省域范圍內勞動用工信息不對稱等突出問題,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力爭2022年40%以上、2025年70%以上社區達到“三公裡”充分就業社區標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對此,二十大代表譚艷芳深有感觸:“事無大小之分,職無貴賤之別,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隻要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就能在勞動中發現廣闊的天地,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採、感受快樂。”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採取多種措施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為勞動者營造一個公平競爭、合理有序的就業環境。”譚艷芳表示,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她將努力在本職崗位上盡職奉獻,持續做好傳幫帶,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帶動更多人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
增加停車設施有效供給,有效緩解“停車難”
“停車難”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今年,安徽省實施便民停車暖民心行動,優化停車設施布局,擴大停車設施有效供給,突出公共停車設施建設重點,有效緩解“停車難”。
根據安徽省《便民停車行動方案》,今年,全省計劃新增城市停車泊位40萬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到2025年,全省累計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83萬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20萬個以上。
《便民停車行動方案》提出,以需求為導向,通過科學規劃、分類施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建管並重、集約發展,建成以新建配建停車泊位為主、盤活存量停車泊位為輔、路內停車泊位為補充的城市停車供給體系,實現停車設施供給明顯增加,“停車難”問題明顯緩解。
讓人民群眾方便停車,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溫度。“增加停車設施有效供給,既要挖掘增量,又要盤活存量。”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賀懋燮表示,各地要堅持遠近結合、分步實施,通過新增、挖潛、共享等多元化停車資源開發建設模式,結合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增加有效供給,確保民生實事辦好辦實。
二十大代表陳青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停車難”問題的解決,今年將便民停車行動作為10項暖民心行動之一全力推進,許多市民也感受到了“停車難”的緩解。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繼續加大措施力度,通過科學規劃,用好有限的公共資源,因地制宜新增停車位,加快推進城市“停車難”問題有效緩解,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營造群眾健身氛圍
安徽省高位推進快樂健身暖民心行動。聚焦群眾關切的身邊健身設施、健身步道、資源統籌、健身氛圍發力,以小切口、接地氣的方式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辦人民滿意的體育。
計劃到2023年,對全省已配建健身設施的小區和所有行政村的健身設施進行全面維修改造提升,對未配建健身設施的小區進行配建,基本實現城鄉居民身邊健身設施全覆蓋。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3000公裡,實現城市步道連點成線、互聯互通。形成“城鄉有統籌、健身有地方、運動有技能、活動有氛圍”的全民健身局面。
省體育局局長李軍表示,增加體育設施供給,完善小區健身設施,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設,推動城市公園步道系統連點成線、互聯互通,形成立體化步道網絡,豐富群眾綜合健身空間。同時,吸引社會力量利用城市空閑地、老舊廠房等空間資源,因地制宜建設一批 “口袋體育公園”“百姓健身房”等。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施體育場地“一場兩門、早晚兩開”,新建學校按開放條件設計、建設體育場地設施。
全民健身,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推動體育協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常態化組織開展群眾喜愛的體育項目培訓,增強群眾健身意識,營造群眾健身氛圍。”李軍說,安徽省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全民健身“四進”(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逐步推廣健身項目,組織賽事活動,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形成人人愛健身、會健身、享健身、科學健身的良好氛圍,掀起全民健身新熱潮。(范克龍 張岳 張理想 李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