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描繪水清岸綠產業優新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慶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協調並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安慶建設呈現嶄新格局。
這十年,守護一片藍天。安慶市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落實“五控”(控氣、控煤、控車、控塵、控燒)措施,連續五年開展重點企業環保能力提升行動,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水平取得轉折性成效,安慶石化獲評大氣污染防治績效A級單位、神皖安慶電廠4台燃煤發電機組在全省率先實現超低排放、水泥行業全部完成省地標改造。開展城西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暨異味溯源攻堅,下大力氣解決城西異味擾民“城市頑疾”。從“十二五”末至2021年底,全市PM2.5平均濃度由50微克/立方米降至33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三。
這十年,守護一江清水。安慶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以江豚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為契機,拆除長江沿線碼頭泊位68個、退出岸線37公裡。深入實施碧水保衛戰,城區水系全面貫通,城區10條黑臭水體總體消除,康熙河景觀帶、秦潭湖公園、石塘湖生態濕地相繼建成。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積極探索淺水型湖泊生態修復試點,華陽河湖群、菜子湖、武昌湖等重點湖泊水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完成市區二三水廠取水口遷建,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標准,18個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4.4%,超全省平均水平10.9個百分點,長江安慶段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准。
這十年,守護一方淨土。安慶市為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統籌推進土壤和固廢污染防治,實施水土環境風險協同防控,有效管控環境風險。堅持源頭預防,加強土壤環境重點監管單位管理。強化建設用地部門聯動監管,突出“一住兩公”(住房、公共管理、公共服務)領域,堅決防止違規開發利用。深入推進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在全省率先開展小微企業危廢集中收集轉運試點,危廢收集處理利用率和醫廢集中處置率達100%。
這十年,守護百姓福祉。安慶市強力推進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以及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將上級交辦和市縣自查問題納入“1+1+N”突出問題清單,各項整改任務均達時序進度。加強環境信訪工作,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揚塵污染、生產噪音擾民、污水直排、異味擾民等問題。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動石化、建材、紡織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保障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等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發展“雙生”“雙碳”產業,牽頭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率先組建循環經濟產業創新聯盟。
這十年,守護千村生態。安慶市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支持桐城市黃甲鎮等9個鄉鎮、岳西縣主簿鎮南田村等11個行政村申報省級鄉村生態振興建設試點。農村環境整治四項工作加快推進,“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118座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開展新一輪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農村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支持岳西縣開展GEP核算和“兩山銀行”建設試點,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生態旅游,努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樣板。
這十年,守護萬物和諧。安慶市圍繞長江和大別山兩大生態屏障,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的路徑與機制,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捕”,加強安慶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頒布實施,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上升到180∼200頭,成為安慶“生態名片”。以鷂落坪、古井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受邀參加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相關活動,岳西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成效入選大會中國館展覽。(白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