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特別報道>>二十大代表風採

蘇保信:善於“拉直”問號的技能大師

2022年09月28日07:42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代表名片】蘇保信,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主任、高級技師,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職工”、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沖洗、描跡、測量……

9月26日,記者來到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技術中心實驗室主任蘇保信正端坐在儀器前,測量銅片中的雜質元素,全神貫注、一絲不苟。“每一個步驟蘇大師都重復過成百上千次,但每一次操作他都認真對待,一定要把各種材料的特性分析透。正是他身上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實驗室員工袁亞亞說。

這位別人口中的“大師”,卻是“半路出家”。2000年,蘇保信從一所中專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應聘進入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股份有限公司。專業不對口,蘇保信對電磁線生產兩眼一抹黑,隻能做一些搬運之類的粗活。

不懂就學,蘇保信的身上有股“鑽勁”。漆包線是冷門知識,當時唯一的學習資料,就是公司發的一本《漆包線》教材。蘇保信把它隨身帶著,隻要一有空閑,就捧著看。生產車間的設備24小時開機,每天下班后,蘇保信都會留在車間裡,盯著機器,向老師傅虛心求教。“看”了幾個月,他從干雜活的輔助工轉崗成了操作工。

2003年,公司內部招檢測員。聽到消息,蘇保信心動了:到檢測部門可以接觸到更多設備,學到更多技術。經過層層選拔,蘇保信如願進入檢測中心,但他卻被安排做“復繞”這一輔助工作。蘇保信沒有因此而失望,而是邊干“復繞”邊學習,那股“鑽勁”也從未停止。

機會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2006年全國首屆電線電纜檢驗工職業技能大賽舉行,這是一場全國上萬名電磁線檢測工人同台競爭的比賽。在企業海選環節,蘇保信“意外”以第三名的好成績晉級華東區預選賽——在當時公司所有參賽人員中,蘇保信是資歷最淺的。此后,他一路過關斬將殺進總決賽,最終拿下了全國總決賽繞組線組別冠軍。

對蘇保信而言,他的“意外”並不意外。參加比賽的那段日子裡,蘇保信在檢驗室熬過一個又一個通宵,不僅翻爛了4本大部頭專業書,甚至晚上睡覺時手還在練習。“他的操作如同教科書一般准確無誤,同時他富有魔力的雙手賦予冰冷的機器以鮮活的生命力。如果沒有刻苦鑽研,是絕對不可能達到這種嫻熟的程度的。”一位大賽評委贊嘆道。

全國大賽載譽歸來,蘇保信在短暫的喜悅后,又陷入了沉思。按照操作標准化要求,每一根漆包線要經過20來次累積涂漆,每道次的厚度要控制在2微米至3微米,總共50微米左右的漆膜既要耐受近萬伏的破壞電壓,還要承受高速繞線的摩擦和拉伸,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必須准確無誤。精准的操作無疑十分重要,但如果隻滿足於上述簡單的操作,那無疑是故步自封,更談不上對標全國一流、世界先進。“如何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益?進一步加快訂單式新產品的研發速度?進一步節能降耗?”他不停地問自己。

蘇保信決定“拉直”這3個問號。公司對蘇保信的想法十分支持,專門給他安排了3位年輕的技術員作為助手。從此,蘇保信踏上了創新研發的新征程。2013年,蘇保信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成立,並先后通過銅陵市、安徽省的認定。2015年7月,蘇保信技能大師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成為公司集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科技攻關和成果推廣等功能於一體的重要平台。

2015年,蘇保信的團隊接到一個棘手的任務,為了實現高端制冷設備的國產化,需要制造出國產毛細銅管空心漆包線。這款漆包線內徑隻有0.65毫米,拉伸時稍有不慎就會斷裂,焊接難度極大,此外,還要求具有較高的硬度、絕緣性、耐腐蝕性以及耐冷耐熱性。

為了攻克技術難關,蘇保信和團隊成員整天“泡”在實驗室,差不多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每天重復實驗。一次次焊接、涂膜、檢測、改進……奮戰了近兩年時間,終於實現了毛細銅管線的中國制造。

9年來,蘇保信依托大師工作室,不斷開展新材料研究、新產品開發、制造工藝優化,成功研發了汽車電機銅圓漆包線、聚酰亞胺漆包線,以及特種扁平電磁線等多項高技術產品,不但開拓了市場,而且實現了很多高端需求產品的國產化,填補了國內空白。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我內心非常激動,也感覺到身上沉甸甸的責任。”蘇保信說,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將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在進一步加強自身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同時,做好技術傳承,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李浩)

(責編:范曉琳、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