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安慶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30個
“雙招雙引”大突破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跨越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慶市堅持“雙招雙引”不動搖,優化頂層設計,強化工作推動,攻堅克難,創新突破,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相繼落戶,為安慶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十年來,安慶市創新工作機制,著力頂格推進。全市招商工作體制機制日趨完善,特別是2021年以來,隨著《關於進一步推進高質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出台,安慶市進一步聚焦工業大項目、頭部企業開展強力招引﹔成立市領導領銜的十大產業鏈工作專班,建立扁平化運轉的高效協調機制,縣(市、區)、開發園區工作落實機制。營造“多鏈協同+政務服務”優質高效的產業生態,全市招商工作翻開新的篇章。
十年來,安慶市完善打法戰法,聚焦產業招商。以加快形成一批千億級和五百億級產業集群、打造長江沿岸制造名城為目標,推行產業鏈集群化招商、園區合作招商﹔充分發揮安慶籍在外知名人士、企業家人數眾多的獨特優勢,推動外聯老鄉以情招商、縣干專職招商、重點活動招商等;精准繪制各產業鏈招商路線圖,圍繞龍頭企業抓延鏈補鏈,做好上下游協同配套﹔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主導產業蓬勃發展,提前布局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等未來產業,江淮汽車、國軒高科、美的新能源等一批重點項目簽約落地。
十年來,安慶市搭建承載平台,集聚資本要素。設立產業集群(基地)專項引導資金,基本建成覆蓋全市的政府投資基金體系,2021年新引入落地7家股權投資機構﹔與深創投合作設立紅土基金,出資20億元參與組建“雙碳”基金,啟動組建總規模20億元“雙生基金”﹔明確大項目導向,土地、用能、基金、人才等優質資源優先保障重大優質項目落地﹔市縣兩級設置企業服務中心,強化服務企業能力建設。
十年來,安慶市突出創新引領,注重能力提升。圍繞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等領域,與中科院、浙大、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加強戰略合作,組建浙大安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聯合體7家,北京化工大學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新能源研究院等主導產業共性研發(服務)平台14個。把培養高素質隊伍與推動“雙招雙引工作”結合起來,各地積極組建產業招商研究小組,發布《光伏發電產業情況》等一批研究成果﹔舉辦“招商大講堂”,邀請專家學者和行業翹楚開展專題講座。
十年來,安慶市優化政策支持,強化考核評價。不斷完善“雙招雙引”政策體系,從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13個方面給予項目扶持﹔對高層次創業人才給予招才引智補貼。各縣(市、區)均結合當地實際出台優惠政策,同時充分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的作用,堅持在“賽馬中選馬”,做到“發展退位、干部讓位”。
此外,安慶市構建“雲上”招商項目信息管理平台,對宜城板塊項目從線索到落地投產進行全過程動態管控,第一時間發現、研判、解決招商引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現全市項目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這十年,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布局發展,安慶市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工作,引進了如投資110億元的美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100億元的正威潛陽新材料產業園、70億元的桐城國軒新能源、60億元的集泰化工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尤其是2021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30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2.38%﹔其中工業項目340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6.25%﹔10億元以上項目48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7.07%﹔新簽約工業大項目(20億元以上)19個,為經濟發展蓄勢賦能。
下一步,安慶市將從內聯外引、要素集聚、多鏈協同等方面持續發力,搭建產業鏈大中小企業間交流平台,推動優勢產業內部整合,形成集群效應;集中拓展土地、用能、基金、人才等要素資源,著力構筑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及“雙生產業”鏈等主力產業園區,實現產業聚能﹔打通招商入口到項目落地的中間“梗阻”,通過政策鏈、招商鏈和服務鏈的深度融合,產業鏈、創新鏈和資金鏈的緊密對接,大力營造多鏈協同的產業服務體系和創新生態體系,切實讓“雙招雙引”成為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白萍 江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