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蕪湖

安徽蕪湖:沿河路的“前世今生”

2022年06月28日10:45 | 來源:大江晚報
小字號

  蜿蜒綿長的青弋江,被譽為蕪湖的母親河,它自東南向西北,穿城而過,匯入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兩岸無數百姓。青弋江兩岸,已全面暢通的南北沿河路也是一路風景、一路故事,承載蕪湖城市記憶,見証蕪湖變遷騰飛。

  你還記得北沿河路的“中江臥龍”盛景嗎?全長十裡的南沿河路長廊有哪些景觀和特色?……在北沿河路打通“斷頭路”之際,在南沿河路改造提升近尾聲之時,本報記者走訪現場和老蕪湖人、道路建設方等,帶你找尋蕪湖沿河路的“前世今生”。

  北沿河路: 歷史悠久幾經變遷串古今

  連綿雨水阻擋不了暢通的喜悅。6月24日,隨著兩側圍擋的拆除,曾經500米長的“斷頭路”北沿河路倉津橋至益新路段正式開放交通,暢通微循環。至此,串聯蕪湖古今、長約3.7公裡的北沿河路全面打通,車輛可一路從臨江橋下暢行到康復路段,串聯礱坊路,周邊居民出行更便捷。

  青弋江畔的北沿河路歷史悠久。根據記載,1950年、1956年、1965年、1981年、1996年,市政部門都對這段道路進行較大規模的擴建整修,道路面貌一次次改觀。

  北沿河路的繁華,很多老蕪湖人仍記憶猶新。特別是1992年興建“牆體能擋洪、牆頂能觀光、牆腹能作門面房”、被譽為“中江臥龍”的青弋江多功能防洪牆后,當時臨江橋到中江橋段牆腹共有450多間門面房面向北沿河路,“堤外江水滔滔,堤內市聲如潮”,人氣旺盛,風光無限,是遠近聞名的小商品批發零售市場。“那時可熱鬧了,不僅是蕪湖,周邊城市的客戶都會來進貨,銷往全國各地”,從事小家電生意30年的劉永枝,剛開始做生意時租的便是十幾平方米的牆腹門面房,自家經營頗有收獲,也見証著沿河路上的商貿繁榮。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和功能布局變化,北沿河路市場開始遭遇發展空間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安全隱患增多等“成長的煩惱”。2011年,北沿河路(臨江橋至中江橋段)列入市政道路拓寬改造工程,防洪牆被再次拆除重建,增強了牆體的抗洪性能,取消了牆腹門面房,還路於民,城市面貌更加整潔美觀。告別,是為了更精彩的蛻變。

  2018年,北沿河路向東段不斷向前延伸至康復路段,原來坑窪難行的水泥路繼續拓寬改造成平坦瀝青路面。在這一段的老沿河路邊,讓蕪湖人印象深刻的有已經搬遷的老弋江橋菜市場。舊城更食人間煙火,這個形成多年的露天騎路市場,即便攤點雜亂無序、雨天滿地泥濘,但因為菜品種多、新鮮又便宜,每天清晨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成為老城區一片獨特的風景,充滿了生活氣息。正對青弋江、似長虹橫臥的蕪湖古城“長虹門”也位於該段,同沿河路一起見証蕪湖歷史,擁抱美好未來。

  不過,在向東段延伸時,由於倉津橋至益新路段部分建筑物、雜物“橫亙其中”,北沿河路被“攔腰截斷”,成了“斷頭路”,來往車輛經過此段不得不繞行。欣慰的是,為回應群眾期盼,蕪湖市重點處於去年年底加快推進沿河北路(倉津橋至益新路段)新建工程項目,5月底前按照“雙百攻堅”目標順利完工,經過驗收、多部門協調后,於6月24日正式開放交通。記者現場看到,與原先破敗雜亂場景相比,雙向四車道的瀝青路面改造至20米寬,車來車往,兩側人行道還栽種了香樟樹、三角楓等。 一旁靠近防洪牆綠化區域播撒的草籽已透出新綠,清爽寬闊。

  6月24日,家住融匯錦江A區的康女士特意開車從家門口的礱坊路暢行到臨江橋,約10分鐘的車程,車窗外一邊是古色古香的特色青弋江防洪牆,一邊是一棟棟或新建或老的小區、門面。在沿河路歲月變遷的同時,橫跨上空的臨江橋、中山橋、中江橋、花津橋、弋江橋、倉津橋,也都或改造一新或新建而起,見証城市發展。全面打通、車來人往的沿河路上既暢通了微循環,也承載了太多蕪湖人的城市記憶以及對未來更美好的期待。

  南沿河路: 從臟亂差到十裡文化長廊

  干淨寬敞的瀝青路面、清新靚麗的藍色慢道、錯落有致的綠化小品、移步易景的雕塑文化……每天,家住金域藍灣的柳樹龍都會穿過小區北門沿著南沿河路邊跑步鍛煉邊舒心欣賞沿途風景,在青弋江邊土生土長的他怎麼也沒想到原來臟亂差的“斷頭路”如今華麗轉身。

  柳樹龍記得,最開始本沒有南沿河路,緊鄰青弋江南側防洪牆邊是一排排棚戶區和廠區,他家就在其中。約2009年,棚戶區開始拆遷改造,隨后矗立起一座座高層住宅,蕪申運河也進行了拓寬,他家搬進了環境舒適的現代化安置小區。但高樓旁亂堆亂放、臟亂破敗、無法暢行的南沿河路卻被遺忘了。

  南沿河路自臨江橋至麻鳳圩大堤,全長約5公裡,是防汛搶險通道,是弋江城區共享的重要景觀文化走廊,也是城市對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為疏通城市內環線,重塑南沿河路和青弋江窗口形象,自去年3月開始,弋江區先后投入6500多萬元,對這段道路及沿線進行了清理垃圾、道路建設、綠化提升、文化景觀等多方面提升工程。經過道路建設,綠意盎然中,一條2米到3米寬的藍色跑道格外亮眼,不少市民在此跑步、騎行﹔一旁用綠化帶隔開的瀝青機動車道寬度約在7-11米,一路暢行。

  南沿河路不僅打通,更打造出融入歷史文化、休閑健康、綠色生態的十裡長廊。據弋江區住交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開工近尾聲的文化景觀提升特意將弋江文化提煉,自西向東形成揚子江畔話弋江、史海鉤沉、古色弋江江南憶、山水弋江、弋江傳說、今日弋江等六個篇章,用講故事的方式述說弋江區的歷史文化及魅力未來。記者細致走訪發現,花香綠道間,每個篇章都各具特色。長江長小區圍牆上的40多幅浮雕再現蕪湖歷史、蕪湖十景、現代蕪湖特色等﹔一個個精致的雕塑小品講述了“馬塘的由來”“蕪湖鈔關”“道台衙”等歷史典故﹔蕪湖特色鐵畫回味三國時期經典故事,栩栩如生,寓教於樂﹔融入休憩、藤蔓、景觀的現代化廊架清新時尚……不少市民沉浸其中,細細觀賞。

  不僅如此,南沿河路還打通了南北向的各條主干道、支道,暢通微循環,跨越青弋江南側的橋下空間也充分利用,提供了多樣的休閑功能空間。比如,臨江橋下設置了彩色靚麗的停車場﹔中山橋原有的景觀基礎上營造活力健康的口袋公園,豐富景觀體系﹔花津橋下在地塊兩側預留人行通道后,修建了一座彩色籃球場,全部竣工后將交付供周邊居民使用﹔弋江橋橋下更是營造了兒童游戲空間和健身鍛煉空間。彩色滑梯、趣味攀爬,豐富的戶外健身器材……吸引著周邊老老少少在此可避雨可防晒舒心暢玩。

  對於南沿河一帶居民而言,南沿河路改造提升不僅讓交通更便捷,也讓城市生活品質更美好。夏夜正爛漫,目前,弋江區計劃在已亮化的中國風路燈基礎上,增加景觀亮化,用燈光演繹弋江底蘊、彰顯弋江風採。同時,以南沿河路文化長廊為開發契機,吸引更多的人群進入片區,帶動三潭路及商業街片區的經濟活力,並結合未開發地塊,打造公園式消費體驗,利用多種業態留住人氣,發展夜經濟。

  今日的弋江,科教與人文薈萃,產業與時尚並存。從臟亂差到十裡長廊,一張獨一無二的城市新名片來啦!(記者 芮娟 許誠 涂志勤)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