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BHD綜合征診治難題怎麼破?中國科大附一院發出安徽聲音

54歲的王大姐反復氣胸多年,輾轉多家醫院始終未能確診,中國科大附一院多學科診療團隊,經討論並進行基因檢測,証實她患有BHD綜合征。作為一種罕見病,該病具有遺傳特性,專家團隊很快對王大姐親屬進行了基因篩查,最終一家7人診斷為該病。
罕見病因為病人稀少,治療藥物、治療方法和具有罕見病診療水平的醫生都非常稀缺,導致罕見病患者就診困難。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現已加入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成立呼吸罕見病門診、組建多學科診治團隊,並形成了可供推廣的經驗,更多的罕見病患者有望得到早診斷、早治療。
一家七口患同種罕見病
54歲王大姐因反復氣胸備受困擾,輾轉省內外多家醫院始終未能明確病因,束手無策時,王大姐經人介紹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門診就診。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胡曉文仔細對王大姐進行了病史詢問、體格檢查,發現她除肺部彌漫性囊性病變伴氣胸家族史外,面頸部皮膚多發白色丘疹,腎臟磁共振提示右腎腫塊。
胡曉文當即邀請了泌尿外科、胸外科等學科專家進行會診,經專家組討論,懷疑王大姐為罕見病Birt-Hogg-Dubé綜合征(BHD綜合征),最終經過基因檢測証實該病。因該病具有遺傳特性,胡曉文團隊對王大姐親屬進行了基因篩查,最終7人確診該病。
胡曉文表示,雖然BHD綜合征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方法,但確診后可以採取及時地針對性治療措施,減少損傷。團隊與王大姐一家建立了微信隨訪群,了解病情變化、解讀檢查結果、指導用藥、提醒復診,目前王大姐及家人病情較為平穩。
BHD綜合征是啥病?
1977年,加拿大三位醫生Birt、Hogg和Dubé報道了一個具有纖維毛囊瘤、毛盤瘤為特征的家系,故命名為BHD(Birt-Hogg-Dubé, BHD)綜合征。隨后研究發現其是一種由於第17號染色體的FLCN基因突變導致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罕見病。
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肺部彌漫性囊性病變伴/不伴自發性氣胸、皮膚損害、腎臟腫瘤。
對於這樣的罕見病,如何才能早期診斷從而正確治療呢?2019年,胡曉文牽頭啟動了呼吸罕見病門診,為此類患者提供了就診渠道。
在此基礎上,醫院建立起了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影像科、病理科、皮膚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等科室專家組成的“BHD綜合征多學科診治團隊”。
BHD綜合征診治團隊。中國科大附一院供圖
2019年至2021年,團隊共診斷48例BHD綜合征,成為國內BHD綜合征病例數最多的醫院之一。
研究表明,首先提高對以下三類患者的認識有助於識別BHD:反復發生氣胸的患者﹔氣胸家族病史﹔CT顯示肺部彌漫性囊性病變的特征性改變。
其次,關注患者的皮膚損害。既往研究報道,中國患者皮損患病率僅有18%。本研究數據顯示,70%患者有皮膚損害,提示我國患者皮損可能被低估。在經驗豐富的多學科團隊協助下進行皮膚活檢,有助於識別可疑的BHD綜合征皮膚改變。
通過上述努力,中國科大附一院BHD從起病到確診的平均時間為8.3年,比美國患者縮短36%。
“呼吸罕見病多學科團隊的支持不僅有助於識別診斷更多BHD,同時能夠對患者進行更好的多系統管理。罕見病多學科團隊診療將是一個常態化的協作模式,推進了相關學科的發展,希望在不斷探索中完善管理和總結經驗,使其推廣至其他病種的罕見病診療和管理,為其他罕見病管理提供經驗。”胡曉文表示。
呼吸罕見病門診
門診時間:周四上午
門診地點:合肥市廬江路17號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1號樓1樓
呼吸罕見病多學科診療門診
門診時間:周四中午
門診地點:合肥市廬江路17號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門診4樓
(張國鳳 方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